1975 年陈永贵当了副总理后,得知毛主席也不喜欢等级制,所以即使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仍穿老农民的对襟衣服,头包白头巾,不计较什么级别,甚至连工资都不要,回了大寨就和社员一样下地干活,年轻人仍叫他永贵大叔,谁能做到这些? 1964年,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而在山西代表团中,有一名极其特殊的存在。 此人满脸皱纹,身穿老农民的对襟扣的农民装,头上还裹着一条白毛巾,他就是刚刚选上人大代表的陈永贵。 这次会议全程由周总理主持,其中的内容大多数都跟我国粮食产量有关,对于刚经历过大饥荒的农民来说,格外引人注意,而陈永贵所咋的山西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也是周总理的重点表扬对象。 让人遗憾的是,毛主席并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不过在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专门在自己71岁生日这天举办了宴会,邀请了不少我国的功臣,有我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也有大寨大队的党支书陈永贵。 对比大家身上普遍穿着的中山装,陈永贵参加毛主席生日宴会时,只是在棉袄外面套了一件家里最好的黑布对襟夹克,而头上裹着的是洗了一遍又一遍的白毛巾。 宴会中,陈永贵就坐在毛主席旁边,当时毛主席还笑着说他是农业专家,只不过他根本听不懂湖南话,后来有人翻译了一下才明白,于是他连忙慌乱的表示自己不是。 而在这场宴会中,陈永贵也得到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不到一年他就做了一个“四不倒”的报告,事后更是把这一报告成功归功于毛主席的教诲,表示大家做出一点成绩不要翘尾巴,两点也不要翘,三点更不能翘,翘尾巴一点也不好。 到了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陈永贵被任命为国务院的副总理,但他并没有被权利迷失本心,反而坚持自己的农民身份。 在担任副总理期间,他完全可以把户口迁到北京,以此拿到国家发放的工资,可他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坚称自己永远不会脱离人民。 刚开始山西每个月给他补助6块钱,后来涨到了100块钱,在北京他每天的伙食费只有1.2元,甚至大寨在年底给社工均分工资时,他跟其他社员拿到的钱都是一样的。 最让人震惊的是,陈永贵为官却不让家属进京,为民回到大寨依然跟大家一起辛苦劳作。 陈永贵不当副总理后,中央把他们一家人的户口都调到了北京,还给他安排成了国家职工,每个月的薪水只有150块钱,另外还有50块钱的保姆费。 这个工资算下来非常低,物价年年都在涨,所以国家又给他免去了房租水电费。 可对于这个普通的农民而言,这些已经属于天大的恩惠,而他也很自觉,从来不去坐国家为他保留的小汽车,后来甚至还把厨师撤走,由妻子在家做饭。 虽然他只当了全国人民五年零8个月的副总理,但到头来他还是一贫如洗,在钱财方面公私分明,吃饭方面却跟江浙沪那边的中等农民差不多,堪称“布衣宰相”。 陈永贵这样的特殊官员,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人说他是“文盲宰相”,但其实他更像是一名向社会实践学习的“农民政治家”。 或许当官时有不少限制,在离任后陈永贵给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可以一个人漫步在大街上,年轻人以及小孩见到他都会喊他一声“永贵大叔”,在民众眼中,他还是那个老实本分的长辈。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秦风网2005年03月14日关于《陈永贵:不拿工资的副总理》的报道
1975年陈永贵当了副总理后,得知毛主席也不喜欢等级制,所以即使在人民大会堂开
一叶知大事
2025-01-06 13:13:1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