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马面裙,又称百褶裙、凤尾裙,是中国传统服饰之一,属于汉族女性的下裳。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明清时期尤为流行。马面裙的特点是在裙子的两侧或前面有平整的面板(即“马面”),而其余部分则由多层折叠或打褶的布料构成,穿着时这些褶皱会展开形成优美的线条。
“马面”本意指的是城墙上凸出来的一个墩台,它的立面形如马面,是一种防御设施,也称“墙垛”“墩台”,相邻马面与城墙形成三面合围的防御体系。而“马面”一词作为服装出现,最早是在《明宫史》称为“曳撒”。(图四)
马面裙的设计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例如它的宽松设计便于行动,同时又不失庄重典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马面裙的形式和装饰也会有所不同,反映出当时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
如今,马面裙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受到一些爱好者的青睐,并且在特定场合如传统节日、婚礼或是文化活动中被穿着。此外,现代设计师们也常常从传统马面裙中汲取灵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服饰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