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妓女恳求37岁张伯驹:“带我走吧!我还是清白之身!”张伯驹递给老鸨

遥遥谈趣 2024-12-24 12:32:42

1935年,一妓女恳求37岁张伯驹:“带我走吧!我还是清白之身!”张伯驹递给老鸨一沓钱,没想到老鸨却冷笑道:“带她走?没门!” (参考信源:澎湃——潘素 | 她的人生惊艳了近半个世纪) 那天,张伯驹应友人之邀来到天香阁,在众多女子中,一位名叫潘素的姑娘引起了他的注意。 潘素原名潘白琴,祖父是前清朝大臣潘世恩,家中藏书万卷。可时局动荡,家道日渐衰落,父亲又不善理财,沉迷赌博,将祖产变卖殆尽,之后继母为了生计,将潘素诱骗卖入了天香阁。 张伯驹与潘素攀谈后,被她的才情所折服。潘素向张伯驹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恳求他带自己离开这个地方,她说自己还是清白之身,希望能重获新生。 张伯驹深受感动,决心要帮助潘素,他拿出一沓钱递给老鸨,想要赎身。没想到老鸨冷笑一声,断然拒绝。原来,潘素是天香阁的摇钱树,老鸨怎么可能轻易放人。 张伯驹没有放弃,他找来好友孙曜东商议对策。他俩精心布置了一个雅致的院落,邀请了不少文人墨客,天香阁的姑娘 们也如约而至。 在众人忙于应酬之际,孙曜东暗中安排人手,准备接应潘素。就在计划即将成功之际,国军中将臧卓突然造访天香阁,得知潘素外出后十分生气。 原来臧卓一直对潘素垂涎三尺,曾扬言要将她占为己有,他带着一队士兵,直奔张伯驹的院落。 张伯驹见势不妙,立即让潘素藏在一个大箱子里,臧卓带人搜查整个院落,却一无所获。 正当臧卓准备离开时,一个士兵发现了那个可疑的箱子,千钧一发之际,张伯驹灵机一动,说那是他珍藏的古董。 臧卓狐疑地打量着箱子,要求打开检查。张伯驹故作镇定,说箱子里是极其珍贵的瓷器,不能轻易开启,他提议由臧卓派人看守,等第二天请专家来鉴定。臧卓思索片刻,同意了这个建议。 夜深人静,张伯驹趁守卫不备,悄悄打开箱子,带着潘素连夜离开北平,躲到了一个偏僻的小镇上。在那里,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开始了新的生活。 婚后,张伯驹继续他的收藏事业,潘素则在丈夫的鼓励下发展自己的艺术才能,她拜著名画家齐白石为师,学习绘画技巧。在齐白石的指导下,潘素的画作日益精进,逐渐在画坛崭露头角。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伯驹和潘素携手南下,辗转多地,他们互相扶持,共度难关。张伯驹将大部分藏品变卖,用于支持抗日,潘素则通过卖画筹集资金,支援前线将士。 战争结束后,他们回到北平。不料张伯驹却遭遇绑架,绑匪索要巨额赎金,潘素四处奔走,变卖家产,终于凑齐赎金,救出了丈夫,这次经历让夫妻俩更加珍惜彼此。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张伯驹和潘素响应号召,将珍贵的藏品无偿捐赠给国家,他们的举动得到了广泛赞誉,成为文化界的楷模。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潘素再次挺身而出,通过义卖画作为志愿军筹集资金,她的爱国行为感动了无数人,也为她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从天香阁的惊险营救,到携手共度艰难岁月,再到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张伯驹和潘素的人生轨迹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这也告诉我们,爱情可以超越世俗的偏见,真挚的感情能够战胜重重困难。 本账号发布的图片和文章来源于网络,并且为了增加可读性,进行了润色, 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进行删除。

0 阅读:561
遥遥谈趣

遥遥谈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