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的“鬼才”,会讲全国各地33种主要方言,精通英语、法语、德语等8种外语,发音标准甚至让外国人将其误认为老乡,头衔更是多的根本数不过来,就连美国语言学界称他永远不会错。 说起赵元任,大家或许只知道他是清华“四大导师”之一,但要说起他到底有多厉害,恐怕鲜为人知。 1910年,刚满18岁的赵元任就参加了留美考试,当时他考了第二名,和他一起的胡适仅仅考了55名,不过因为这次考试招人很多,所以两人便结伴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 在此期间,赵元任的天赋被彻底挖掘,学习成绩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赵元任数学成绩非常好,是康奈尔大学最高记录保持者,但他在大学还选修了物理、机械、哲学、语言甚至音乐等学科课程,而这也为他在事后打响名声做了铺垫。 大四的时候,赵元任就能申请物理学以及哲学研究生的奖学金。 一年后前往哈佛大学读博士,他主修哲学,而选修的不是数学,而是音乐。 结束博士生涯后,赵元任回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但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的教职不是数学,也不是哲学,更不是音乐,而是物理学。 后来赵元任回到了中国,这次回国他跟素未谋面的订婚女友退了婚,但国内的高校得知这件事后,全都抛出了橄榄枝进行招揽。 此时的胡适已经回国三年,正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并在北大担任教授。 可赵元任最后并没有追寻自己的好友进入北大,而是选择了母校清华大学。 刚开始,清华大学让他教数学以及英语,随后又让他去教中国史以及哲学,最后甚至还安排他去教心理学以及物理学。 对于赵元任这种鬼才,清华可谓将其开发到了极致。 但有一个问题,赵元任生性好玩,虽然对多个学科颇有研究,但心中始终没有坚定的信念,也没有确定往哪个方向发展一番事业。 直到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来中国巡回演讲,这才改变了赵元任的一生。 对于罗素这种大哲学家而言,留过几年洋的普通翻译根本无法胜任,必须是通晓精通各大专业的人才方能担任罗素的全程翻译,当时的全中国有且只有赵元任能担此重任。 在担任罗素翻译期间,赵元任这才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语言文学。 而赵元任的语言天赋在小时候就有所体现,上中学时就精通8种方言,人们戏称他的大脑可以识别声音。 跟着罗素全国巡讲时,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会翻译成当地的方言,到上海就翻译成上海话,总之一定会让当地的人们听懂罗素到底在讲什么。 直到1959年,赵元任便学会了全国各地的主要方言,加起来足足有33种方言。 并且赵元任还精通英语、法语、德语等7种外语,其发音标准更是让巴黎人、柏林人将他误认为老乡。 当然,赵元任还是出了名的幽默,否则也不会被世人称呼为鬼才。 最经典的就是他在1930年写的一篇同音文,也就是著名的《石室施士食狮史》,内容讲述了一名姓施的人爱吃狮子,要吃时却变成了石狮子,整篇共有110个字,但每个字的发音都是shi。 除此之外,赵元任虽然是个天才,但他性格非常好,整个人在得到了国际方面的一致认可,美国语言界更是流传着一句“赵先生永远不会错”。 赵元任不仅是“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还有着数学家、语言学家、物理学家、音乐学家等头衔,由于大家实在想不出用什么词语形容这样一个鬼才,于是便称其为“文艺复兴的智者”。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澎湃新闻2024年04月25日关于《中国出了个鬼才》的报道
中国史上的“鬼才”,会讲全国各地33种主要方言,精通英语、法语、德语等8种外语,
一叶知大事
2024-12-21 21:46:15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