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三年二月,和珅太太到了弥留之际,她拉着和珅的手,有气无力地说:“看来我是不中用了,就是到了阴曹地府,我也不愿意看着你在钱上头跌跟头……” 嘉庆三年二月,和珅之妻冯霁雯病势沉重,已至膏肓。弥留之际,她以微弱之声告诫丈夫:“吾恐大限将至矣。”到了阴曹地府,我也不忍心看你因贪财而身败名裂啊......"和珅只是笑着安慰她,并不把这番话放在心上。 谈及和珅,其出身低微寒苦,乃是没落的八旗子弟。年轻时因好赌嫖娼,名声很不好。但他为人圆滑老练,特别会讨皇帝欢心,尤其善理财,很得乾隆宠信。乾隆晚年,朝中大小财务近乎皆由和珅一手操持。 乾隆心中实则洞若观火,和珅凭借职权大肆聚敛钱财之事,他了然于胸。然宠爱之心占据上风,于是便佯装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群臣劝谏,乾隆也只是象征性地敲打和珅几句,从不认真追究。 乾隆在位60年,决定传位时,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和珅:你这些年担任钱粮督办,结下的梁子可不少,积怨太多,恐难善终。这话虽只点到为止,但和珅听出了言外之意:皇上在提醒自己及早金盆洗手。 于是在乾隆禅位前,和珅曾几次上书请辞。但每次乾隆都挽留他说:朕就快驾崩了,还指望你多照应照应皇太子呢。和珅只得作罢。 乾隆这番话看似体恤,实则是变相纵容。在他的庇护下,和珅变本加厉,把持朝政,大肆聚敛钱财。天下人对他的憎恶之情与日俱增。 然而和珅却无法抑制自己的贪欲。他修建豪宅,声色犬马,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一掷千金,挥霍无度。即便妻子冯霁雯多次劝诫,他也充耳不闻。 岂料天有不测风云。嘉庆四年,乾隆驾崩。随着他的离世,和珅也失去了最后一层保护伞。妻子弥留之际的话语终于应验——他那富可敌国的家业转眼化为乌有,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而他本人也客死他乡,孤苦伶仃。 回望和珅的一生,令人扼腕叹息。他虽位极人臣,却最终难逃惨淡收场。或许冯霁雯看得透彻:贪欲如潮水,吞噬人的良知;荣华似浮云,消散之后只余悔恨。这个道理,和珅终其一生都未参透。直到悲剧降临,为时已晚矣。 乾隆驾崩后,嘉庆帝继位,大权在握。而和珅虽已预感大祸临头,却还心存侥幸。他曾在嘉庆登基前,送过一柄金如意给他,以表拥戴之心。谁知这份殷勤非但没让新皇感恩,反而让他记恨上了。 嘉庆帝对和珅素无好感。即位之初,他就想借机整治和珅,只是碍于乾隆这尊泰山压顶,才按兵不动。如今乾隆驾崩,他终于有机会对和珅下手了。 嘉庆帝上台伊始,便联合阿桂、纪晓岚等大臣,着手调查和珅的罪状。朝中上下一片欢腾,都盼着这个祸国殃民的贪官早日伏法。只有和珅自己,还被蒙在鼓里,不知悲剧即将上演。 调查的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和珅贪污受贿,大肆敛财,罪状累累。嘉庆帝震怒,下令革除和珅的一切职务,将其收监。一代权相,就这样被扫地出门,锒铛入狱。 狱中的和珅备受煎熬。他被戴上沉重的枷锁,关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审讯官来来去去,逼供拷问,要挖出他埋藏的钱财。这些天和珅才真切体会到人生无常,后悔莫及。他无数次回想起妻子生前的告诫,可一切都太迟了。 和珅家的大院很快被抄得底朝天。各色金银珠宝堆积如山,官府几天才清点完。这些血汗钱转眼就成了货赃物,全部充公入库。短短时日,和珅就从天堂坠入地狱,一无所有。 灾难还没完。嘉庆帝念及和珅曾指使太监向乾隆进谗言,又在自己登基前僭越专权,罪无可恕。朝廷很快批准,赐和珅"自尽",以儆效尤。 就这样,和珅在狱中服下毒酒,含恨而终,时年才四十九岁。他的结局,正如冯霁雯所预言的那样:盖高楼,宴歌舞,最终只落得楼塌人亡。所有的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和珅之死,震惊朝野。人们议论纷纷,都说这是咎由自取。有人讥讽他不听妻言,贪得无厌;也有人叹息他位高权重,却难逃悲惨下场。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曾经权倾一时的和珅,如今只剩下一座孤坟,埋葬在偏僻荒凉之地。他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警示着世人:贪欲之心不可有,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回顾和珅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他虽曾位极人臣,却未能以权谋善。最后锒铛入狱,客死他乡,死后还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实在是咎由自取。冯霁雯虽已先他而去,但她的预言何其精准啊。只可惜和珅终其一生,都未能参透这个道理。直到大厦将倾,才恍然大悟,然而悔之晚矣。
嘉庆三年二月,和珅太太到了弥留之际,她拉着和珅的手,有气无力地说:“看来我是不中
自由的百灵鸟
2024-12-17 17:11:10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