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长征途中,徐向前有一次罕见地发火了。因为他在雪山上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一个战士身上居然一件御寒的衣物都没有,只有条残破的草袋披在身上。 1955年,在北京的一处住宅区内,一位身着戎装的老人正在院子里练习太极拳。 他虽已年过花甲,但身手依然矫健,这位老人就是肖永正。 肖永正,是湖北麻城人,1928年就加入了赤卫军,两年后,他正式成为红军中的一员。 从他加入部队的那一天起,因为细心的缘故,他就一直负责我军的后勤工作。 就在不久前,1955年9月27日,肖永正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被授予将级军衔的高级将领之一。 在授衔大会上,朱德总司令亲自为他佩戴了肩章,并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感谢他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台下,战友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知道,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是对肖永正几十年如一日忠诚于革命、鞠躬尽瘁的肯定。 战友们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在抗日战争时期,肖永正曾担任过八路军129师386旅供给部部长。那时,部队正处在敌后游击战的艰苦环境中,给养十分匮乏。 为了让战士们能够吃饱穿暖,肖永正想尽了各种办法。 他组织战士开荒种地,抓紧生产自救;他带领供给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把仅有的一点物资精打细算,用在刀刃上。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肖永正仍然尽最大努力,保证了部队的给养供应,为部队坚持敌后游击战争提供了有力保障。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肖永正又出任了20兵团后勤部副部长,统筹战区内的后勤保障工作。 在国民党军队全面溃退、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关键时刻,他与战友们夙兴夜寐,不分昼夜地工作,克服了人员、物资、运输等诸多困难,全力支援前线作战。 特别是在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中,肖永正所在的后勤部门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为三大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当肖永正把目光投向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时,他的脑海中又浮现出当年的一幕幕。 硝烟散尽,和平降临,曾经的战场已成为欣欣向荣的农田和工厂。 作为一名亲历者、奋斗者,他对新中国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他知道,正是无数像他一样对革命无限忠诚、为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站在时代的潮头,接受着党和人民的褒奖,肖永正的内心无比激动,同时也备受鼓舞。 他暗暗告诫自己,绝不能辜负这份荣誉,要继续发扬革命传统,满怀信心地建设社会主义。 虽然,和平年代再没有了炮火连天的战争,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需要拼搏,同样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的精神都不能丢。 时间倒回到1935年,红军正进行着艰难的长征。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夹金山的时候。当时气温已降至零下20度,漫天飞雪,寒风刺骨。 肖永正是红二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的司务长。作为后勤保障人员,他负责整个连队的炊事和物资分配工作。那个时期,由于连续作战和长途跋涉,部队物资极其匮乏,很多战士都只有单衣。 那天早上,徐向前和几名警卫员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巡视。 他看到一个佝偻着背的战士,肩上扛着一口黑乎乎的大铁锅,身上只披着一条破旧的麻袋,麻袋上还打着补丁。 这个战士的嘴唇已经发紫,却仍在艰难地向上攀爬。 经过了解,原来肖永正把自己仅有的一件棉衣送给了一位发高烧的战士,把御寒的毛毯分给了两位年纪最小的新兵。 而那口大铁锅是连队仅存的炊具,重达30多斤,他始终不肯丢弃,因为这关系到整个连队80多名战士的生存。 徐向前听完报告后,立即脱下自己的棉衣给肖永正穿上。 但肖永正坚决推辞,说:"总指挥,您是首长,不能这样。再说,我已经习惯了。" 最后,在徐向前的严令之下,肖永正才不得不换上了棉衣。 这件事在部队里传开后,很多战士都被深深触动。 有一位当时的战士后来回忆说,肖永正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让他们在后来更艰难的行军中也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念。 事后统计,在翻越夹金山的过程中,红二方面军共有200多名战士因严寒和体力不支牺牲。而肖永正所在的二十九团,由于他的悉心照料,全连无一人因饥寒而倒下。 1936年,为表彰肖永正的事迹,红二方面军授予他"模范司务长"称号。这个称号在当时的红军中是极为罕见的。而那口陪伴红军走过万里长征的大铁锅,现今被收藏在四川省军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在长征胜利后,肖永正继续在部队担任后勤工作。 肖永正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红军的后勤保障事业。他常说:"安居才能乐业。我们打仗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他的带领下,后勤工作有条不紊,战士们衣食无忧,即便在最艰难的行军途中,也没有出现过掉队的现象。 这位不起眼的司务长,就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言行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枪林弹雨,他始终坚守在自己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他是一位普通的后勤战士,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1935年长征途中,徐向前有一次罕见地发火了。因为他在雪山上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一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12 17:35:30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