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建议恢复“李村大集”之二 什么是“大集”? 诸位,在现在的所谓李村大集建筑的房顶上,高高擎起了四个大字“李村大集”。意思是说,这里就是“李村大集”,“李村大集”就在这里。 言之凿凿啊,但是完全不靠谱! 为什么?因为立此名号的人,并不懂得什么是“大集”。这全然是偷梁换柱、张冠李戴、弄假成真、指鹿为马、挂着羊头卖狗肉的把戏。我每次看到这四个醒目的大字,都感觉脸红!心想,这是谁干的?为什么要丢青岛人的脸?! 那位说了,我们现在大行操办的,不也是“李村大集”吗? 呵呵,这位白痴先生,原来你还不懂得什么是“大集”! 按中国几千年来的集市风俗,“大集”和“小集”是有明显区别的。不是你说“大集”就是“大集”,你说“小集”就是“小集”。光凭着喊山是没用的。 所谓的“大集”,在古代,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一、必须有众多专业市场。如骡马市、牛羊市、木材市、药材市、农具市、铁器市、陶瓷市、果品市、服装市、粮食种子市、家禽市、鱼虾水产市、树木花卉市、祭品市和土产杂货市等等。 二、“大集”上必须有一定规模的饭食市和众多小酒肆、小茶馆和澡堂子等等。 三、“大集”上的特色服务业,也是必备的。如众多剃头匠、修脚匠、打马掌的、裁缝铺、杀鸡宰鹅的、推油磨面的、接骨拿踝的、打制锨镢锄头镰刀的、锔盆子锔碗锔大缸的、扎固风锨的、修理笼屉的、打制金银铜器的、打铅壶的、弹棉花缝被的等等。 四、特色或本土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如扎戏台唱戏的、表演杂技的、说大鼓书武老二的、演皮影戏的、卖大力丸的、说相声的、下棋看牌打麻将的和演练武功的等等。 五、“大集”往往和当地的庙会,也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凡是“大集”,当地也一定会有庵观寺庙。 一句话,所谓的“大集”,都不缺上面所说的这五种功能。千年的“李村大集”为什么在胶东半岛赫赫有名,不仅是其场面大,更多的是它的功能完备。 回观现在新打造的什么“李村大集”,你说它哪一点符合“大集”的条件?不光不能叫“大集”,顶多也就是个农贸市场罢了。 翻阅《即墨县志》和《胶州志》,我们知道,在青岛叫“大集”的,还有王哥庄大集和马哥庄大集。 故此,我建议,将现在的所谓“李村大集”改改名字吧!千万别乱叫了。叫个“李村集”,恐怕也不够格,丢人现眼快十年了吧! 好处是,我们连公交车上,也设立了“李村大集”站,堂而皇之竟然至此。 倒是过去的“李村大集”恰恰符合与时俱进的条件。如有卖汽车、摩托车和电器的集市等等。
王铎:建议恢复“李村大集”之二 什么是“大集”? 诸位,在现在的所谓李村大集建
文有王铎
2024-12-10 22:35: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