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83岁的老太将60粒安眠药碾碎放入儿子的粥里,亲手杀死了46岁的智障儿子。她哭着对法官说:“我实在养不动他了!” 老太名叫王宛兰,今年她已经83岁,此刻的她佝偻着身子,颤颤巍巍地站在简陋的厨房里。她布满皱纹的双手紧紧攥着一包安眠药,浑浊的双眼中流露出痛苦与挣扎。 “儿啊,娘对不住你……”她低声呢喃着,浑浊的泪水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滑落。她将药片倒在碗里,拿起擀面杖,一粒一粒地碾碎仿佛每一下都砸在自己的心上。 时间回溯到46年前,王宛兰和丈夫李建国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李嘉明。初为人母的喜悦让王宛兰整日眉开眼笑,她悉心照料着襁褓中的婴儿,幻想着他长大成人的模样。然而,随着李嘉明渐渐长大,夫妻俩发现他与同龄的孩子不太一样。 “孩子怎么还不会说话?走路也总是磕磕绊绊的。”王宛兰心中隐隐不安。带着满腹疑虑,他们带着李嘉明去了医院。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李嘉明被确诊为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他的智力水平远低于同龄人,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距不会缩小他的智力将永远停留在几岁的水平。 王宛兰的世界瞬间崩塌,她抱着李嘉明,泪流满面。“怎么会这样?老天爷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她一遍遍地质问着命运的不公。 生活还要继续。王宛兰和丈夫强忍着悲痛,倾尽全力照顾着李嘉明。他们给他穿衣、喂饭,教他说话、走路,尽管这些在正常孩子身上轻而易举就能学会的事情,在李嘉明身上却显得异常艰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嘉明的智力缺陷愈发明显。他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也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王宛兰和丈夫的生活被彻底改变了。王宛兰放弃了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对李嘉明的照顾中。白天,她要时刻盯着他防止他磕着碰着;晚上,她要起来好几次,照顾他起夜。 日子虽然艰难,但夫妻俩从未想过放弃。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总能照顾好李嘉明。命运似乎并没有因此而眷顾他们。几年后,李建国的身体每况愈下,被确诊为癌症晚期。 这个家庭再次遭受重创。王宛兰一边要照顾重病的丈夫,一边还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李嘉明,她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李建国在病痛的折磨下,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拉着王宛兰的手,哽咽着说:“我走了,你和孩子怎么办啊?” 王宛兰强忍着悲痛,安慰他说:“你放心,我会照顾好明儿的。” 丈夫的离世,让王宛兰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她一个人既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李嘉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宛兰的身体也大不如前。她患有多种慢性病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照顾李嘉明的生活起居也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李嘉明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但智力却始终停留在几岁的水平。他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甚至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发脾气、摔东西。王宛兰心力交瘁她感到自己已经无力再继续照顾李嘉明了。“我该怎么办?谁能来帮帮我?”她无数次在深夜里痛哭流涕,祈求着命运的怜悯。 命运并没有给她任何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83岁的王宛兰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她感到自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2017年10月,王宛兰看着躺在床上熟睡的李嘉明,心中涌起一股绝望。“我实在养不动他了,与其让他继续受苦,不如……” 她颤抖着双手,从抽屉里拿出那包安眠药,碾碎后放进了李嘉明的粥里。 李嘉明毫无察觉地喝下了那碗粥,很快便沉沉睡去。王宛兰坐在床边,握着李嘉明的手,泪水止不住地流。“儿啊,娘对不起你,娘实在是没办法了,如果我走你前面,你可怎么办……” 第二天一早,王宛兰来到公安局自首。“我杀了我儿子,我实在养不动他了……”她哽咽着对警察说。 警方迅速展开调查,确认了王宛兰的供述。案件很快进入司法程序。在法庭上,王宛兰泪流满面,她向法官讲述了自己这些年来的艰辛和痛苦,以及最终做出那个痛苦决定的无奈。 “我知道杀人是犯法的,但我真的没办法了,我实在养不动他了……”她泣不成声地说道。 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对王宛兰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并考虑到她年事已高,以及她自首的情节,最终判处她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执行。 王宛兰被判处缓刑后,回到家中,继续过着孤独的生活。她时常想起李嘉明,想起那些年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的日子,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悔恨。 时间一天天过去,2021年10月,缓刑期结束,法院当庭宣布原判决刑法不再执行。王宛兰听到这个判决,却依然无法感受到任何解脱。她依然生活在痛苦和自责之中。 这个案件令人唏嘘不已,它让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也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残酷。王宛兰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的一生来照顾身患残疾的儿子,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依然在为儿子的未来担忧。 这个悲剧的发生,暴露出了社会对弱势群体,尤其是对残障人士及其家庭的支持和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如果王宛兰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帮助和支持,如果她能够获得一些喘息的空间,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2017年,广东83岁的老太将60粒安眠药碾碎放入儿子的粥里,亲手杀死了46岁的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12-06 10:02:43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