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0岁的游本昌凭借《济公》大火,但之后,他就决定剃度出家皈依佛门,因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04 17:25:30

1985年,50岁的游本昌凭借《济公》大火,但之后,他就决定剃度出家皈依佛门,因为拍摄时,发生了3件“怪事”。 1933年的江苏泰州,一个男婴在游家呱呱落地。谁曾想,这个早产儿日后竟成就一代人心中的"济公"。 游本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降生。他的父母心疼这个身体虚弱的孩子,愿意尝试一切办法来保佑他平安健康。 机缘之下,一位云游僧人来到游家,说出一番惊人之语:此子若不远离尘世修行,恐难活过13岁! 游父游母闻言大惊,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决定听从高人指点。 于是,年幼的游本昌被送到上海法藏寺,拜在住持门下,开启了他的居士生涯。 在法藏寺的日子虽然清苦,但对游本昌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每日的早课、午课、晚课,加上适度的体育锻炼,让原本病怏怏的他渐渐强健起来。住持见他资质不错,还亲自传授佛法义理。 就这样,游本昌在佛门熏陶下,度过了13岁生日。 时光荏苒,转眼间,游本昌已到了还俗的年纪。 他出生在一个传统而严谨的家庭,父母希望他能够继承家业,过上安稳的生活。 于是,他们将游本昌送往当地的学堂读书,希望他能在儒家经典中找到人生的方向。 然而,游本昌自幼在乡间长大,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学堂里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感到格格不入。 高中毕业后,游本昌的朋友们看出了他的困惑与不满,便鼓动他去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热情。 在一次校外的文艺演出中,游本昌被演员们的激情和舞台魅力所吸引,内心深处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游本昌决定追随自己的心,加入了南京文工团。 在文工团的日子里,游本昌经历了从未有过的生活。 他参与了各类文艺演出,从小角色到幕后工作,每一次排练和演出都让他更加热爱表演艺术。 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探讨剧本、研究表演技巧,共同度过了无数个排练的夜晚。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游本昌深深体会到了表演的魅力,决定将其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演技,游本昌决定考取上海戏剧学院。 在激烈的竞争中,他凭借出色的表现和坚定的决心,成功被录取,上海戏剧学院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游本昌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表演训练,学习了各类表演理论和技巧。 他尤其对戏剧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课余时间钻研经典戏剧作品,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毕业后,游本昌被分配到了中央实验话剧院。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重点扶持的剧院之一,汇聚了众多优秀的戏剧人才。 然而,游本昌的演艺事业并没有一帆风顺。 初入话剧院的他,常常被分配到配角或跑龙套的角色,几乎没有机会主角。 这段时间,游本昌过得异常艰难,繁重的工作和频繁的排练让他身心俱疲。 直到1981年,51岁的游本昌才在《孔乙己》中首次挑大梁,担纲主演。 尽管等待是漫长的,但他的演技早已炉火纯青。 这一角色,成为日后被大众熟知的"游本昌"跨入影视圈的敲门砖。 1984年,一个改变游本昌命运的机会来临。 著名导演张戈欣赏游本昌在话剧《济公传》中的精湛表现,力邀他出演电视剧《济公》的男主角。 尽管游本昌在影视圈中资历尚浅,但张戈坚信他能够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底,诠释好这个深入人心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揣摩济公这个人物,游本昌特地跑到寺院求教于高僧。在拍摄过程中,几桩匪夷所思的"怪事"发生了。 第一件事是,剧组本计划利用晴天拍摄户外戏,谁知阴霾密布,眼看就要下雨。 游本昌抬头望天,竟然在心中默念愿老天助拍摄顺利,说来也巧,没过多久,乌云竟然散去,太阳重新露脸。 第二件事更离奇,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天都有雨,游本昌再次双手合十祈求,结果连日艳阳高照,拍摄得以顺利进行。 种种巧合,游本昌将其归结于对角色的用心感召了冥冥之中的力量。 第三件怪事,甚至被观众认为是特效镜头。那是游本昌与一只蝴蝶惺惺相惜的一幕,蝴蝶不躲不避,与游本昌对视良久,仿佛认出了他就是戏中的济公。 游本昌用扇子轻轻一点,蝴蝶竟像听懂了他的指令,轻盈地落在他的衣襟上。 旁人都惊诧不已,游本昌却了然于胸,济公慈悲为怀,乃是有道之人,花鸟鱼虫自然亲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然而,种种"奇遇"也引发了游本昌内心的思索。他感叹自己虽是出家又还俗,但骨子里对佛法依然充满敬畏。 这样的缘分,莫非是在启示他,应当皈依佛门,寻求心灵的解脱? 1985年,随着《济公》的热播,游本昌声名鹊起,但他却在事业巅峰之际,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削发为僧,正式出家修行。 他参与各种佛教慈善事业,广结善缘,用实际行动弘扬佛法,启迪世人。 即便年过八旬,游本昌仍然身体硬朗,眉目慈祥。 游本昌用他的经历告诉世人,无论身在红尘,还是遁入空门,保有一颗纯净的本心,怀有一份悲悯的情怀,才是人生至高的境界。 他是一代人心中最美的记忆,也将成为后世不竭的精神财富。 正如济公活在许多人心中一样,游本昌这个名字,也必将在银幕内外,流芳千古。

0 阅读:4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