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一天,导演谢晋找到陈强筹拍电影《红色娘子军》,陈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由于演的太过逼真,没想到在拍摄的时候差点被人打死。 提起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陈强这一名字无疑是绕不开的重要人物。 他不仅以其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脾气在业界树立了鲜明的形象,更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成为新中国电影的“老炮儿”。 陈强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名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官,母亲则是一位坚强的家庭主妇。 从小,陈强就耳濡目染,见证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军人的英勇。 这些早期的经历,使他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二战期间,陈强曾随父亲参战,亲身经历了战场上的生死考验。 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意志,也为他日后在表演艺术中的沉稳和坚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匮乏,技术落后。 然而,这并没有阻挡电影工作者们的热情和创造力。 第一部长故事片《桥》的筹备工作开始了,这部影片旨在通过讲述普通人民在建设新中国过程中的故事,激励更多人投身于国家建设中。 导演在挑选演员时,希望通过陈强的真实经历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为影片注入更多的力量。 面对导演的要求,陈强并没有退缩。 相反,他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投入到了角色的准备工作中。 他深入了解中老年工人的生活状态,学习他们的语言和举止,甚至在业余时间参与工地的实际工作,以求在表演中更加真实地还原角色。 陈强的刻苦和执着,得到了导演和剧组成员的一致认可。 1959年的一天,谢晋导演找到陈强,邀请他出演即将开拍的电影《红色娘子军》。 谢晋开门见山地说:"陈老师,《红色娘子军》这个剧本非常好,领导十分重视。我们准备开拍,有一个角色我第一个就想到了您。" 陈强好奇地问是什么角色,谢晋有些犹豫,说道:"南霸天。我知道大家都喜欢演正面角色,但有时候我们文艺工作者也需要做出一些牺牲。" 陈强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我是一名老党员,不能挑肥拣瘦。无论什么角色,我都愿意演!" 为了塑造好南霸天这个角色,陈强和剧组提前来到海南,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海南岛当时的环境十分恶劣,剧组人员工作非常辛苦,蚊虫叮咬、暴雨袭扰都是常事,住宿条件也十分简陋。 但陈强依然废寝忘食地投入到角色中,利用一切时间观察生活、揣摩人物。 让陈强没有料到的是,由于体验生活太投入,他差点儿在拍摄中被当地群众打死。 当时,是在拍摄游街示众的戏份,按照剧情,饰演吴琼花的祝希娟要押解南霸天游街,控诉他的罪行。 陈强入戏太深,表演十分逼真,引来大批群众围观。 谢晋导演见状,急中生智地对大家高喊:"同志们,这个南霸天就是我们的阶级敌人,是大地主、大恶霸,我们要痛恨他!"随后谢晋带头高喊口号:"打倒南霸天!" 群众们看到南霸天如此丑恶,纷纷冲上去对陈强拳打脚踢,场面一度失控。 陈强被打得头昏眼花,但为了不破坏拍摄,他忍着剧痛坚持表演,直到谢晋喊停。 事后陈强伤势严重,被送往医院休养了好几天。 但正是这样真实而自然的演技,成就了电影中那个傲慢狡诈、外强中干的经典反派形象。影片上映后大获成功,观影人次高达6亿。 《红色娘子军》的成功,不仅为陈强赢得了百花奖最佳男配角,也让这部电影在国内外多个电影节上崭露头角。 1961年,《红色娘子军》代表中国参加了亚非电影节,并荣获优秀影片奖。 陈强也凭借此片中的精湛演技,得到了国际电影界的赞誉和肯定。 就在同年,周恩来总理发起评选"新中国人民演员",陈强作为一名反派演员,竟也在其中。 对此他曾谈到:"我是一名党员,无论演正派还是反派,都是在为革命工作服务。只要能够用表演感染观众、启发观众,那就是完成了党交给我的任务。" 正是凭借这种对艺术事业的忠诚与热爱,陈强获得了"新中国人民演员"的崇高称号。 陈强的演艺生涯并未因此止步。此后数十年间,他又陆续参演了《洪湖赤卫队》《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多部优秀作品。无论扮演怎样的角色,他总能用细腻入微的表演打动观众。 业内人士评价陈强:"他是位'老戏骨',拿捏人物的功力非常了得。台上一颦一笑都恰到好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紧扣人物性格。"陈强对表演的执着追求,成就了他一次次令人称道的演技。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2012年6月,94岁高龄的陈强溘然长逝,带着他毕生的艺术造诣与人格魅力离开了人世。 前半生,陈强用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反派形象,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增光添彩,后半生他又用喜剧表演,为观众带去欢声笑语。 无论演银幕硬汉,还是舞台谐星,陈强始终在默默耕耘,用一辈子诠释着对表演艺术的无限热忱。
1959年的一天,导演谢晋找到陈强筹拍电影《红色娘子军》,陈强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04 17:25:30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