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条报道,说有韩启德、潘建伟、李大潜、杨雄里等院士领衔,并由少年儿童出版

杨阜与过去 2024-11-30 17:56:29

今天看到一条报道,说有韩启德、潘建伟、李大潜、杨雄里等院士领衔,并由少年儿童出版社承担了第七版《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已经开始启动了。这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来说,当然是一件大好事。 上个世纪,就在很多人还在饿肚子的时候,那时的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竺可桢、童第周等,就为新中国的第一代少年儿童,启蒙了首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科普知识。再之后的60、70、80后,但凡家里稍微重视一点子女教育,谁家里没有几本不同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早先版本的科普问题,已经不适用了,新的时代,新的少年儿童,必须要面对新的科普问题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当然是好事。 但是,我们在讲一件好事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或者思考它的困难之处和那些不利的情况。 首先,从前编《十万个为什么》只考虑问题本身就行了,所以成果都是纸本,最终是一套丛书。 现在知识爆炸、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了。我几年前也给我的孩子买过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结果,孩子的各种书多得很,我印象里,他根本没翻过那套书。第六版的书倒是进家门了,但丝毫激不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其次,就是现在的AI智能化功能强悍,远不是当年的百度搜索,出现一大堆各式各样网页。现在AI处理问题,可以说非常精准。像我这样的成年人,想问题找问题,是不可能离开互联网了。因此也就不可能再花钱买一般的工具书。 举一个例子,上网的人都会点外语吧。你有多久没买过外语字典了?其实是现在在网上找陌生单词,功能够了,他就不需要《英汉大字典》。 再有,就是费用问题,现在一本书,五六十块钱算便宜的,新版当然要注重精品意识、编写手法上要全面创新,那一套书下来,没一千块钱是不可能的。有多少家庭能够承担得起。 还有,这两年的教育需讲课程思政,知识和思政在深度融合,那么这套书,会不会出现六七十年代的《十万个为什么》的情况等。 所以,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版,会出现各种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质量好,能卖的出去,这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诸位有什么高见,也可以谈谈。

0 阅读:0
杨阜与过去

杨阜与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