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张学良回忆了当初杀死杨宇霆的经过,话里话外都在试图逃避责任。他反复强调,杀

洋洋爱说史 2024-11-30 13:25:36

晚年的张学良回忆了当初杀死杨宇霆的经过,话里话外都在试图逃避责任。他反复强调,杀死杨宇霆是他妻子于凤至的主意,与他无关! 在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张学良接管了他父亲所有的地盘和军队。但如果不是张作霖的儿子,东北的掌控权压根就轮不到他,因为他的面前站着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杨宇霆。 杨宇霆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后期最重要的助手,不仅负责整军,还掌控着整个东北的经济。毫不夸张地说,杨宇霆在奉系中的作用远超张学良。 也正因如此,张学良在接管地盘和军队后,一直把杨宇霆视为最大的威胁,时刻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而日本人也在不停地挑拨杨宇霆和张学良的关系,企图借张学良之手铲除杨宇霆。日本人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把杨宇霆当成了最大的敌人,至于张学良,显然没被日本人放在眼里。 果不其然,杨宇霆与张学良的关系日益紧张。杨宇霆以东北元老自居,与常荫槐联手,对张学良的权势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也让张学良对这两人产生了杀意。 而事情的导火索还得从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成立说起。日本人为了方便控制整个东北,开始修建铁路。而杨宇霆为了将东北铁路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与常荫槐一起要求张学良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 张学良自然不愿意把东北的经济命脉交给杨宇霆,就想推脱。然而,杨宇霆和常荫槐态度非常强硬,逼迫张学良签字。 忍无可忍的张学良终于决定不再忍耐。他叫人把杨宇霆和常荫槐扣押了起来,随后干脆就将两人枪毙。这就是著名的“老虎厅”事件。 杨宇霆一死,张学良便彻底掌握了整个东北的军政大权。以至于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张学良可以毫无顾忌地率领3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而这一行为时至今日都让人无比愤慨。 很多人认为,如果杨宇霆没有被张学良杀死,东北军也不可能不放一枪一弹就退出东北。因此,无论是从杀死杨宇霆的事还是从撤出东北的事来看,张学良都被视为民族的罪人。 晚年的张学良也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他对于杀死杨宇霆一事进行了回忆,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把一切的责任都推给了他已故的妻子于凤至。 张学良表示,他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杀死杨宇霆,只是想把杨宇霆关押起来。 但他的妻子却反问张学良:“如果军队的人前来保杨宇霆该怎么办?一旦杨宇霆被释放,以两人水火不容的关系,如何收场?”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张学良不知所措,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杨宇霆枪杀了! 很明显,释放杨宇霆后如何与其处理好关系是一个大问题。只不过,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于凤至提出来的,只有张学良自己知道。毕竟于凤至已经去世,也无法反驳。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于凤至对张学良是真爱,而且的确是处处为张学良着想! 比如在《西安事变》发生后,得知张学良被关押在南京监狱的时候,于凤至为了照顾张学良,主动要求与张学良关在一起。她本可以获得自由的,但她选择了与张学良共度难关。 可于凤至的倾心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张学良的眼中只有情人赵四小姐,对于凤至曾经的付出视而不见,甚至还绝情地与于凤至结束了婚姻关系。 然而,即使被抛弃了,于凤至依旧在为张学良打拼。她在美国投资股票和房地产,赚了大量的金钱,并且写信告诉张学良,只要他愿意来美国生活,所有的一切开销她都承担。 可于凤至的深情终究还是没有得到张学良的回应。她郁郁而终,临死前都留下了遗嘱:只要张学良愿意与她合葬,他可以继承她上亿美元的财产。 然而,于凤至并没有等到张学良的合葬,反倒成为了当年杀害杨宇霆的“替罪羊”。 当然,也许张学良说的是真的,但杀死杨宇霆的决定权毕竟在他的手中。这件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怪在于凤至的头上。 作为东北军的总司令,无论是杀死杨宇霆还是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张学良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0 阅读:64
洋洋爱说史

洋洋爱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