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被监禁长达33年的孙立人终于呼吸到了久违的自由气息,彼时88岁高龄的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自己的战友后代。 孙立人1900年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一户殷实人家。 孙立人先是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随后又前往美国公费留学。毕业工作四个月后,孙立人萌发了对军事的求学欲望,于是便进入了美国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读书。 1927年,孙立人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毕业,回国之后便被分配到了部队,他传奇的军旅生涯也就此开始了。 孙立人从小就热爱体育运动,长年的体育运动使得他有着强大的身体素质,再加上他所掌握的军事才能,很快他便成为了当时国民党军队中的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孙立人先后率领部队参加了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多次奔赴战争第一线奋勇杀敌,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孙立人再次主动请缨去往缅甸作战。 1942年4月,孙立人以中国远征军新38师师长的身份前往缅甸作战,随后同样参加了多次战役。 同之前的任何一场战斗一样,孙立人依旧在战场中有着十分卓越的表现,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使得他在仁安羌大捷中创下了以少胜多的战果。 经此一战,孙立人在国内国外的名声大噪,他更是被称为“东方隆美尔”。然而,经历过一次又一次战争过后,孙立人却有了自己的心事。战场是很危险的地方,每一次的胜利背后是无数个牺牲的战士。 在一次战斗当中,就当一枚炮弹将要在孙立人身旁炸开时,一位战士奋不顾身地将他拉开,自己却身负重伤,最终不幸牺牲。 孙立人始终记得那位战友直到牺牲时仍紧紧攥着一支带血的军号,而他所表达出来的精神也使得孙立人钦佩不已。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孙立人便暗中许下了诺言,待到战争结束,他一定要牢记每一位不幸牺牲的战友,他无法改变这些英雄们既定的结局,便只能在战争结束后尽可能地为那些英雄的遗属争取更多的荣誉和关怀。 然而天不遂人愿,1955年孙立人被蒋介石撤职软禁,从此便开始了他33年的拘禁生活。被拘禁的日子里,他时常想起他这一生所参与的战役,想到那些牺牲在自己面前的战友们,想到自己没有完成的诺言。 他曾经的团副兼营长张琦,牺牲于仁安羌战役中,还曾获得英国授予的勋章,但由于战乱,他的家人始终难以联络。 他的副师长齐学启,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不幸被俘,最终在1944年因为拒不投降被敌人残忍杀害。他的家人如今生活得怎样,被监禁的孙立人一无所知。 1988年,在33年的监禁过后,孙立人终于重获自由。获得自由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听他心心念念的战友家属的情况,由于那时他年事已高,很多事他都只能督促手下的人四处打听。 1989年,孙立人的老部下为他带来了齐学启的消息。 齐学启当年被残忍杀害之后,孙立人在第一时间便通过国际组织将他的遗骨寻回,并亲自奔赴湖南长沙为其选定墓地,将其安葬。 可随着时局的动荡,这些年来,齐学启的陵寝遭到了破坏,不仅墓地已经荒芜,就连遗骨都流失难寻。 这个消息让孙立人十分悲痛,他急切地想要重新找到这位战友的遗骨并为其重新修缮陵寝,为此,他不仅多次求助各种专家,还在台湾发起了募捐。 最终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之下,老部下代他找回了齐学启的遗骨,并为其重新安葬。 与此同时,孙立人对另一位牺牲的战友张琦同样十分惦念。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尽管孙立人的老部下等人尽全力前往张琦家乡寻找,但一直到孙立人将军辞世,仍然没能够获得张琦遗属的联系方式,而这或许也成为了孙立人将军的一大遗憾。 孙立人将军戎马半生,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出生入死,他无比珍视每一位战友,也惦念每一位不幸牺牲的英雄们。 对他来说,倘若没有那些战友的牺牲,就换不来如今的和平与美好生活。在这里,我们向孙立人将军致敬,向每一位无私付出的英雄前辈致敬。
1988年3月,被监禁长达33年的孙立人终于呼吸到了久违的自由气息,彼时88岁高
洋洋爱说史
2024-11-29 16:23:42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