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都开始摆地摊了!”山东青岛,一对博士情侣瞒着领导摆摊,从下班一直经营到半夜,每月竟能收入三万多元,起初二人还拉不下架子,可看着钱包越来越充实,他们的摆摊能力越来越熟练!网友:凭本事赚钱不丢人!
起初,这对情侣只想在工作之余丰富生活,他们无意间路过夜市,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和热闹的摊位深深吸引。
但尝试夜市摆摊,并非没有压力。他们也曾顾虑身份和面子问题,担心会不会显得“掉价”。
然而,经过一番商量,他们决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造特色商品,向自己也向别人证明,赚钱与身份无关。
男生利用材料科学知识设计制作精美皮具,女生则发挥食品营养学的特长制作健康小吃。
两人还特别设计了一种叫“食玩发夹”的创意商品,把仿生食物的外观和发夹功能结合,既实用又新颖。一开始,这样的商品确实吸引了不少目光。
刚起步的时候,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摊位冷冷清清,顾客寥寥无几。他们有些沮丧,甚至一度怀疑这样的尝试是否值得坚持。眼看着别的摊位生意火爆,他们心里难免感到失落。
但他们没有轻易放弃。习惯科学研究的他们,把“失败”当作试验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他们开始认真观察周围摊主如何吸引顾客,学习别人热情吆喝、摆摊布置的技巧,甚至思考商品本身的问题。
通过调整策略,他们开始主动出击。当有顾客经过时,男生会详细介绍皮具的设计和材料来源,女生则用生动的语言讲解小吃的营养价值。这种用心的沟通方式,逐渐让他们的摊位热闹起来,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摊位人气大增,一次月收入甚至突破了三万三千元。这一收入远远超过了他们本职工作的工资。
他们的领导对此表现出一种宽容而理解的态度。“下班时间是你们的自由,只要不影响工作,我就当没看见。”
他们的家人同样支持这一选择。虽然也有担心外界的眼光,但看着两人忙碌而充实的生活,家人逐渐放下了心中的疑虑,并为他们的坚持感到骄傲。
尽管月入三万三的收入让人羡慕,但他们也清楚,这种收入并非完全稳定。
夜市的经营会受到天气、客流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寒冷的季节,外出的顾客可能大幅减少,这些都是他们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计划将销售从线下拓展到线上,借助电商平台,让更多消费者能买到他们的产品。他们还计划研发更多种类的商品,丰富产品线,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对于高学历者去摆地摊这件事,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博士的身份应该专注科研,而不是从事“地摊经济”。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职业没有高低之分,重要的是适合自己的选择。
地摊经济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创业平台,不再局限于低学历人群。这对博士情侣的故事,正是高学历与地摊经济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他们用创意商品提升了夜市的活力,也为年轻人树立了勇于突破的榜样。
我们是否应该对职业选择抱有更包容的态度?学历真的决定了职业的唯一方向吗?或许,这对博士情侣的经历已经给出了答案。
学历是人生的一部分,却不应成为束缚择业的框架。只要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就能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