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决定论 vs 环境决定论
显而易见的是这两种决定论当然都不正确,实际上,对于多数人类遗传性状,简单地认为它们都由基因决定,其结果无法改变,这种基因宿命论毫无疑问是错误的。之所以有这样的印象,源于各种各样的遗传性疾病,比如色盲、唐氏儿等等。
但为什么人们,包括科学家们还围绕这两种决定论喋喋不休地争吵呢?
大概可以归结为这样一句话:
基因和环境平等,但XX更加平等
为了哪一种因素更加平等,在许多时候就是一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
虽然许多生命形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环境,但人类特别不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基因与环境的互动变得更加的错综复杂,足以让愿意争论的人,继续争论一百年甚至一千年。
脱离开环境,尤其是人类刻意改造后更适合人类生存的人工环境,来单独谈论基因对人的影响,近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让我说两个医学中的例子吧。
1、在缺乏叶酸的环境中,胎儿的脊柱和中枢神经发育就容易受损,导致脊柱裂甚至大脑完全不发育。
应对方案:备孕或怀孕初期额外补充叶酸,给胎儿的发育提供一个富含叶酸的人工环境,以避免出现悲剧。
2、富含苯丙氨酸的食物,可导致某些患儿大脑发育不可逆地受损。
应对方案:极早识别出这类患儿,控制他们膳食中的苯丙氨酸含量。
毫无疑问,是否容易受到叶酸缺乏的伤害以及是否容易受到过量苯丙氨酸的伤害,都和基因有关,但通过改变环境,我们可以做到不让拥有这些基因的孩子受到伤害。
拥有对叶酸缺乏易感的基因,不代表就会因此发育成无脑儿或者脊柱裂患者。
拥有不能处理苯丙氨酸的基因,不代表一定会发育成智力障碍。
但再次强调,这并不代表基因不重要,基因当然重要。
拥有能正确处理苯丙氨酸的基因,就可以不在乎食物中过多的苯丙氨酸,因此你可以成长为一个快乐自由的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