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陆元九作为我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的学子,在前往美国的途中,仅因为多吃了一

洋洋爱说史 2024-11-18 12:34:37

1945年,陆元九作为我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的学子,在前往美国的途中,仅因为多吃了一块面包就遭受了外国人的羞辱:“你这中国人,怎么这么贪吃!”   那时,由于太平洋战争的影响,太平洋里布满了水雷,航线受阻,中国人前往美国只能绕道印度洋和大西洋。   陆元九乘坐的游轮上载有来自多个国家的人,他们大多是前往美国淘金的,对中国人内心充满了鄙视。   例如,陆元九在船上就因为多吃了面包这一小事,就遭到了其他外国人的侮辱,指责他贪吃,这深深刺痛了陆元九的心,也激发了他发奋图强、振兴中国的决心。因为他深知,只有中国强大了,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抵达美国后,陆元九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仪器学专业深造。这个专业难度极高,选择的人寥寥无几,但陆元九深知仪器学的重要性,一旦学成,将在导航等多个关键科学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陆元九学习异常刻苦,不仅取得了该专业的博士学位,还在学校担任助教,深受学生喜爱。   1950年,陆元九成为麻省理工科研小组的工程师,地位显著提升,并跻身美国主要科研人员之列。   然而,陆元九内心却充满了忧虑。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知道祖国百废待兴,回想起出国时的遭遇,他迫切希望回国助力国家科研发展。   但美国政府并不愿放走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才,于是以提供永久绿卡为条件,试图挽留陆元九。   当时,钱学森事件已经闹得满城风雨,陆元九深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让他难以脱身。于是,他主动退出麻省理工的科研小组,转至一个普通的科研实验室工作,希望以此降低回国的难度。   然而,美国政府对陆元九的监视却愈发严苛,每三个月就要求他到移民局报到一次,以防他通过特殊手段离开美国。   随着抗美援朝的爆发,中美两国关系恶化,陆元九的回国申请屡遭拒绝。为了防止他离开,美国政府甚至派专人对他进行监视。   1954年,朝鲜战争结束后,陆元九再次向美国政府提出回国申请。 为了证明自己的工作与美国核心技术无关,他甚至辞去了普通实验室的工作,转而在福特汽车公司从事民用设备的研究。   但美国政府仍然不同意他回国,这让陆元九陷入了绝望。   幸运的是,此时中美两国开启了关于交换战俘的谈判。在谈判中,我国明确要求美国政府无条件同意中国科研人员回国。美国政府为了尽快换回战俘以缓解国内舆论压力,最终同意了这一要求。   正是得益于中国政府的这一努力,钱学森等科学家得以回国。陆元九也因此获得了回国的机会。   回国后,陆元九主持了导航技术方面的研发工作。不久,毛主席亲自与他见面,希望他能帮助我国发展卫星技术。   在那个年代,这无疑是最顶尖的科研任务,难度极大。但陆元九毅然答应了下来,并很快与同事研究出了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   然而,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匮乏。为了培养更多人才,陆元九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陀螺及惯性导航原型(上册)》向社会发表。这部杰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在惯性技术和航天事业方面的发展。   遗憾的是,原本应有下册的著作在文化风暴中遗失了。同时,陆元九也因在美国的经历被污蔑为“特务”,理由是他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选择回国受苦,行为不合常理。   为此,陆元九不得不中断在航天事业方面的研究,这一中断就是12年。这成为了他心中最大的遗憾,因为这12年他本可以做出更多的贡献。   好在国家最终为他平反,陆元九也重新投入到航天技术的研发中,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0 阅读:45
洋洋爱说史

洋洋爱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