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珍贵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当之无愧的奠基人。就是这样

洋洋爱说史 2024-11-15 10:51:34

鲁迅一生创作了数量众多的珍贵的文学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当之无愧的奠基人。就是这样一位唤醒国人的伟人,却在1927年瞒着妻子与女学生相恋并有了孩子。 与鲁迅相恋的女学生名叫许广平,比鲁迅要小十七岁。许广平出生于广东,1923年考入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成为了鲁迅的学生。 在校学习期间,许广平接触到了很多新思想新文化,因此十分崇拜才华横溢、幽默风趣的鲁迅。 1925年,学校爆发学潮之后,许广平身处其中顿感迷茫。她写信向鲁迅求助,很快便收到了回信。鲁迅不仅给了她解决问题的建议,更是给了她很多的心灵安抚。 就这样,许广平在遇到困难时经常向鲁迅寻求帮助,两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也随之日益增多。 由于有着同样的理想抱负,又有着新思想的指引,鲁迅与这位比自己小十七岁的女学生相谈甚欢。不知不觉间,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熟络。 1925年8月,许广平面对的形势愈加复杂,为了她的安危,鲁迅同意许广平来到自己住处暂住。 没有了空间上的距离,两人的交谈似乎更加融洽。就这样,两人很快便燃起了爱情的火花,同年十月,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 1927年,两人一同搬到上海,正式同居。同居不久后,许广平发现自己怀孕了,她突然十分懊悔,几次用力捶自己的肚子想要逃避这一切。 原来,鲁迅在认识许广平之前早已结婚,但令人意外的是,鲁迅的老母亲得知一切后却并没有责备,反而恳请许广平把孩子留下来。 原来鲁迅的妻子,也就是朱安,是由鲁迅母亲为他亲手包办的一桩婚姻。 1901年,鲁迅还没有从矿路学堂毕业,他的母亲便为他找到了一门亲事。在鲁迅与朱安完全互相不认识的前提下,鲁母便前往朱家提亲。 鲁迅对于母亲的做法并不满意,那时的鲁迅已经读了一些书,他向往的是更加自由的精神世界,但这些对于一个被传统观念束缚而一心想着“传宗接代”的老太太来说当然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对于鲁母来说,找儿媳妇就要找听话温顺的,这样的女子才能够贤惠顾家。朱安自然是鲁母眼中最合适的儿媳。 那时,民间有着“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鲁母看着眼前这位不认识什么字、只学过“三从四德”腼腆内敛的小脚女人十分满意,只希望鲁迅能够马上与其成婚然后为周家生一个孙子。 1902年,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随即便前往日本公费留学。鲁迅不愿接受母亲包办婚姻的安排,对此拒绝的最好态度便是去日本留学期间尽量减少回家的次数。 事实上,他也并不是没有试图改变过这一切。去日本留学时,鲁迅曾派人传话,希望朱安能够放脚,并且去学堂读一些书。 然而一向传统封建的朱安一家自然是无法接受这违背传统的做法。鲁迅见无法改变朱安任何,也只能尽量用不回家来逃避这门婚事。 1906年7月6日,在日本学习的鲁迅得到母亲病重的消息,他风尘仆仆赶回家时看到的却是布置好的婚房。 那一刻他突然没有了任何反抗的力气,只是任由母亲为他穿上婚服、安上假辫子,就那样浑浑噩噩地举办了婚礼。 等到终于看到盖着红盖头的朱安,鲁迅试图与她沟通,却发现两人之间价值观的差异是如此之大。 他无法改变这一切,却也实在没有办法接受,新婚之夜当晚,他去到了书房睡觉。随后的一连几天时间里,他都尽量避开这位妻子。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朱安虽然以妻子的名义留在周家照顾鲁迅的母亲,却从未真正同鲁迅有过什么相处。 在得知鲁迅在外与许广平相恋之后,朱安失落于“自己这只蜗牛在试图攀高的路上终于迷失了终点”,但她对于鲁迅母子却依旧一如既往。 一直到鲁迅1936年因病逝世,都并没有同朱安离婚。他虽不喜这桩被强制安排的婚事,却也深知那样传统的女子一旦被休弃,将会面临怎样的处境。 在鲁迅逝世之后,朱安与许广平仍然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联络。

0 阅读:14
洋洋爱说史

洋洋爱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