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3岁山东老人看《长津湖》时痛哭流涕:“女儿你信吗?我真的是里面的伍千里,我真的缴获了‘北极熊团’团旗……” 2021年,93岁高龄的李昌言坐在电影院里,目不转睛地盯着银幕。《长津湖》中的战士们正在冰天雪地里浴血奋战,每一个画面都深深刺痛着他的心。随着剧情的推进,李昌言的眼眶渐渐湿润,泪水不住地从他布满皱纹的脸颊上滑落。 "我就是电影里的伍千里啊!"李昌言哽咽着说,声音颤抖。他的双手紧紧握住座椅扶手,仿佛要借此支撑自己摇摇欲坠的身体。那些早已尘封的记忆在这一刻鲜活如初,往事如潮水般涌来,将他拉回到71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天。 电影中,年轻的战士们顶着刺骨的寒风,在茫茫雪原上艰难前行。他们的脸被冻得通红,呼出的白气在空中凝结成霜。这一幕幕场景,与李昌言当年的经历何其相似。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零下40度的严寒中,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和无处不在的危险。 李昌言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记忆的闸门被彻底打开,往事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他仿佛又看到了22岁的自己,意气风发地站在征兵处前,毅然决然地放弃转业机会,选择加入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 那是1950年,朝鲜战争刚刚爆发。年轻的李昌言听到祖国的召唤,内心燃起了保家卫国的热情。当他被任命为27军80师239团2营4连连长时,他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同志们,我们即将踏上朝鲜的土地,"李昌言仿佛又听到自己当年对连队官兵的动员讲话,"我们的使命是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前方的道路必定艰险,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 回忆中,李昌言带领4连踏上了朝鲜的土地。刚到达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艰难困苦。很快,残酷的现实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快卧倒!"李昌言仿佛又听到自己的呐喊。敌军的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夹杂着战友们的惨叫。泥土和碎石劈头盖脸地砸来,李昌言感到口中满是泥土的腥味。 "同志们,跟我来!"李昌言大喊着,带领战士们向敌军阵地发起冲锋。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他们顾不上恐惧,只知道要向前冲。当他们终于占领敌军阵地时,每个人都筋疲力尽,但眼中却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最让李昌言感到自豪的,是那次成功端掉美军"北极熊团"指挥部的行动。那是一次极其危险的侦察歼敌任务,需要他们深入敌后。当时,上级对这次行动寄予厚望,但同时也强调了其中的危险性。 "弟兄们,这次任务凶险异常,"李昌言记得自己是这样对战士们说的,"但是,我们必须完成它。为了祖国,为了和平,我们必须成功!" 在漆黑的夜色掩护下,李昌言带领4连悄无声息地潜入敌军腹地。每个人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生怕发出一丝响动暴露行踪。当他们终于潜入敌军指挥部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行动!"随着李昌言一声低喝,战士们如猛虎出笼,迅速控制了局面。在一片混乱中,他们缴获了大量重要情报和物资,其中就包括那面象征着敌军荣誉的团旗。 当李昌言亲手将那面团旗交给上级时,他感到无比自豪。这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的成功,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勇气和智慧的见证。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李昌言和4连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多次深入敌后执行危险任务,每次都能圆满完成。这些成就不仅为他们赢得了荣誉,更重要的是,它们为保卫祖国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2年,当李昌言作为首批从朝鲜回国的战士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他的心情异常复杂。一方面,他为能够平安归来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又为那些永远留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感到深深的悲痛。 "我回来了,"李昌言轻声说,亲吻着脚下的土地,"但是,我的很多战友永远留在了那里。" 回国后,李昌言被授予二等功,4连也被授予"战斗模范连"称号。这些荣誉是对他们付出和牺牲的肯定,但李昌言知道,真正的英雄是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 1966年,李昌言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从部队转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军队生活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他选择了新的人生道路,或许是因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可能是因为战争给他留下的心理创伤需要时间来愈合。 之后,李昌言在工厂工作,直到1988年离休。从战场到工厂,从军人到工人,他的人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然而,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严谨、认真、勇于担当。那些在战场上锻炼出来的品质,在和平年代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昌言的故事,是无数志愿军战士的缩影。他们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挺身而出,用青春和热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和平。他们的付出,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2021年,93岁山东老人看《长津湖》时痛哭流涕:“女儿你信吗?我真的是里面的伍
鲁滨逊每日日记
2024-11-12 19:44:52
0
阅读:1145
夏雨雪
致敬老英雄!
龙歌
向老英雄致敬!
折腰五斗米
感恩英雄前辈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在祖国的繁荣昌盛[点赞][点赞][点赞] 致敬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