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停停!你这是在汇报些什么东西?”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在听取卫生部部长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1-11 20:24:34

“停停停!你这是在汇报些什么东西?”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在听取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汇报工作时突然怒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1965年6月,盛夏时节,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来到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卫生工作。彼时,钱信忠已在卫生部长的岗位上工作了八年之久。 1957年,钱信忠刚从莫斯科学成归来,凭借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和娴熟的临床技能,他很快就成为了新中国卫生医疗战线上的佼佼者。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革命,钱信忠投身医学事业可谓是得天独厚。 早在30年代,他就在上海宝隆医院行医,陈赓等革命领导人负伤期间,都曾在宝隆医院接受过钱信忠的诊治。因此,钱信忠在党内颇有声望。 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各项事业都处在筚路蓝缕的创业阶段。 医疗卫生作为一项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另一方面,医疗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专业医疗人才奇缺。 面对严峻形势,钱信忠临危受命,出任卫生部长。上任伊始,他就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力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他的努力下,建国初期肆虐的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遏制,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的医疗难题,仅靠疾病防治是远远不够的。早在1958年,毛主席就提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钱信忠也深知,农村是共产党的根基所在,农民是共产党的主要依靠力量。然而,由于受到诸多条件限制,党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大力培养基层医疗人才的指示,一直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1965年6月26日,钱信忠再次来到毛主席面前,就全国医疗卫生人员分配不均的问题作了汇报。 当时,全国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中,90%分布在城市,其中70%集中在大城市,20%在县城,而广大农村仅有10%。医疗费用的分配同样不尽合理,城市占去了70%,农村只有25%。 然而,当时全国有8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只有15%的人口在城里。 面对触目惊心的数据,钱信忠坦陈,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一个普通村庄很难供养得起一个城里的高级医生。许多农民买不起昂贵的西药,中医中药或许是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有益尝试,然而受"中医有时会医死人"等观念影响,老百姓对中医还心存疑虑。 "停停停!你这是在汇报些什么东西?" 钱信忠的话音刚落,毛主席就突然开口打断了他的汇报,语气中难掩愠怒之意。 毛主席的一声断喝,令钱信忠感到十分意外。他从未见过毛主席如此发火。 接下来,毛主席语气严厉地斥责道:"照你这么做,还叫什么人民的卫生部?不如改名叫城市卫生部,或者干脆点儿,叫老爷卫生部算了!" 面对毛主席的盛怒,钱信忠一时语塞,只得默然不语。毛主席见状,缓和了语气,娓娓道来:你我都是农村出身,再清楚不过农民的疾苦。我们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可现在广大农村地区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此严重,卫生部的工作重心难道不应该转移到农村去吗? 毛主席的一番话,令钱信忠如梦初醒。他意识到,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严重失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许多农村养不起高学历的城里大夫。昂贵的西药更是让贫困的农民望而却步。中医中药或许可以缓解农民看病贵的难题,但受"中医有时会医死人"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老百姓对中医还有一些顾虑和偏见。 面对困局,毛主席当机立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略。他强调,要大力提倡中医药,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为农村培养大量"村里也能养得起"的医生,让他们扎根农村,为农民看病。毛主席在这次谈话中明确指出,医学教育必须改革,要让那些高小毕业生经过三年的中医学习和实践,就可以成为合格的乡村医生。 这次谈话的核心内容后来被概括为"6.26指示",成为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在这一指示的推动下,各地纷纷开办起医学速成培训班,大批"赤脚医生"应运而生。 上海农村姑娘王桂珍就是第一批"赤脚医生"中的杰出代表。 她刻苦学习,掌握了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技能,回到家乡后坚持半农半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王桂珍的事迹很快被媒体广泛报道,成为全国医疗战线学习的榜样。 随着"赤脚医生"队伍不断壮大,农村的医疗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善。那时,我国有5亿农民,赤脚医生以每个大队配备两到三名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当然,"赤脚医生"制度在解决农村医疗难题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 一些农民反映,赤脚医生医术毕竟有限,面对一些大病、疑难杂症,常常会有心无力。湖北的一位赤脚医生针对这一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合作医疗"的设想。 经过试点,这一做法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立即批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标志着中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0 阅读:208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