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7岁高龄的钱学森对着前来探望的小儿子说道:“能不能给我买个电视?我的钱够不够买?” 提起钱学森这个名字,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远渡重洋赴美求学,学成之后,他不顾美国当局阻拦,毅然回国的故事被人们铭记至今。 历经万难回国后,钱老毅然决然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在钱老的带领下,中国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第一个星际航空发展计划落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计划实施…… 勤劳一生,获得荣誉无数,作为奠定我国航天事业基础的第一人,钱老引领中国航天发展数十年,使中国航天事业稳扎稳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钱老一生笔耕不辍,致力于科研,从未停下学习的步伐。哪怕退休后,钱老仍旧心系国家发展,对于国家人才的培养也一直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当时中国高校的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并不相符,因此,直至晚年,钱老仍旧在为寻求国家培养人才之路而努力。 然而,可惜的是,2009年10月31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永远地与世长辞。 虽然如此,钱老精神却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他的儿子钱永刚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怀念父亲。 一次演讲中,他和台下观众分享了自己父亲晚年的生活状态,从科研态度到学术思想,钱永刚将父亲钱学森的一生很好地总结起来。 提到父亲的科研态度,钱永刚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钱老的房间十分简洁,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张椅子,这些便是这个著名科学家房间的一切陈设。 而在那一张可移动的桌子上,经常放着当日的报纸和一些科研资料。据钱永刚说,父亲退休之后的主要活动是看科研资料和当日报纸,遇到感兴趣的课题时,还会拉上他讨论一二。 在分享故事时,他骄傲地说道:“我父亲一直很关心国家大事,只要是在报纸上能看出来的信息,我父亲基本上都知道!” 演讲中,他还提到父亲晚年的一件趣事。 一次自己前去探望父亲时,父亲突然向自己提出想要看电视的请求。不仅如此,钱老还从怀里掏出一沓钱,向儿子询问这些钱够不够买电视。 钱老这一看似幼稚的举动将儿子逗得哈哈大笑,然而与此同时,钱永刚也觉得一阵心酸:父亲醉心于科研一辈子,到头来竟然不知道电视的价格。 这实在让人难以想象,时间已经来到2008年,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家里竟然还没有电视。 不仅如此,他对于电视的价格也不甚了解。这样的经历如果不是出自钱老儿子之口,实在难以让人相信。 在听到父亲提出想要购买电视机的请求之后,钱永刚立马答应了父亲的请求,并对着父亲说道:“买!电视是我应该孝敬您的,我出钱!” 据钱永刚说:“在父亲提出买电视之前,他一直靠着一个老收音机来获取外界信息。但是不幸的是,随着父亲年事渐长,听力也愈发下降。” 那些年的新闻播报也和如今一样是男女搭配。但据钱永刚说,当时女播音员播报时声音高昂、充满激情,而男播音员的声调相比女播音员来说要低得多。 因此对于耳背的钱老来说,想要听清楚男播音员诉说的内容实在是费劲。 随着耳朵越来越背,钱老能从收音机中获取的信息也就越来越少。因此,他才会向儿子提出想要买一个电视的请求。 应父亲的要求,钱永刚很快将电视买到了家里。自此,钱老获取信息的媒介从收音机变成了电视。 据说电视买到家里后,钱老一整个沉迷其中。每次儿女为了他的身体着想,劝他:“少看会儿,躺下吧!”他却说:“还得再看一会儿,还得再看一会儿。” 自从家里安装上电视之后,钱老的思维也开始变得更加活跃。 2008年,大街上已经随处可以看见小汽车,飞机的搭载也逐渐走向成熟。 然而钱老却依旧忧心忡忡,他说跑在街上的小汽车,没有两辆是国产的;即使是国产车,内里用的也是外国发动机。 钱老总是闷闷不乐:中国什么时候能实现完全自主制造?也正因为具有这些担忧,晚年的钱老也时常就汽车制造问题同儿子进行讨论。 或许在钱老心里,国家发展大于一切。这也是为什么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毅然决然放弃国外优渥待遇回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几天是钱老逝世15周年的纪念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我们不禁又回忆起这位杰出功勋的故事。钱老志在兴国、勤学精进的精神也一定会传承一代又一代! 参考来源: 钱永刚做客青岛黄海学院讲述父亲钱学森的科学精神--新浪财经 钱永刚追忆父亲钱学森最后岁月--环球网
2008年,97岁高龄的钱学森对着前来探望的小儿子说道:“能不能给我买个电视?我
洋洋爱说史
2024-11-05 12:43:27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