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在砥平里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全然不顾生死。

洋洋爱说史 2024-11-04 18:22:26

1951年2 月,在砥平里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置身于枪林弹雨之中,全然不顾生死。他们的心中唯有信念:务必坚决阻止敌人的援兵。   砥平里,这个原本在地图上或许并不起眼的地方,此刻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成为了整个战场的焦点。   美第2师 第23 团、法国营以及众多配备精良的炮兵、坦克和高射炮部队等,共计 6000 余人聚集于此。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精心构筑了坚固的环形防御工事,一道道铁丝网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冰冷而森严,坚固的碉堡错落有致地分布着。   与此同时,志愿军主力在横城地区发起了猛烈的反击。砥平里的美军在感受到远方战场的震动后,开始察觉到局势的不妙。   1951 年2 月12 日,在朝鲜战场上,作战指挥部内气氛凝重而坚定。   邓华将军目光如炬,站在地图前深思熟虑后,果断下达了一道重要命令:第 40 军第 119 师要紧密配合第 39 军主力和第 42 军第126 师,务必在 13 日晚对砥平里之敌展开围歼行动。   这一任务无疑是艰巨的,它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每一位战士的肩头,但志愿军战士们眼中没有丝毫畏惧,他们的心中燃烧着炽热的保家卫国的热血,驱使着他们坚定地向着目标进发。   当日晚,第 42 军第 126 师的战士们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悄无声息地向着砥平里以南曲水里地区插进。   第 40 军的部分部队也在悄然行动,他们默默地向砥平里东北方向挺进。他们巧妙地避开敌人的侦察,迅速而隐蔽地到达预定位置。   到达后,战士们立即展开部署,每一个战士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发起攻击。而在另一边,第 39 军的部分部队也顺利进至砥平里东南和以东地区。   每一个战士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和任务,他们相互配合,紧密协作,如同一张大网,逐渐向敌人收拢。   1951 年 2 月 13 日 17 时 30 分,在朝鲜砥平里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随着一声激昂的令下,划破了冬日傍晚的寂静,志愿军各部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对砥平里之敌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然而,敌人的防御工事异常坚固,火力也十分强大。但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有的战士迅速卧倒在弹坑中,等敌人的火力稍有减弱,便立刻起身继续冲锋;有的战士借助山坡、树木等掩体,一步步向敌人的阵地逼近。   尽管志愿军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以顽强的斗志和无畏的精神,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歼敌一部,并成功击伤了美第 23 团团长。   1951 年 2 月 14 日,黎明的曙光刚刚划破朝鲜战场的天空,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加残酷的考验。   美军出动了大量飞机,向志愿军阵地扑来。战场上顿时火光冲天,硝烟弥漫,泥土被炸得四处飞溅,原本就伤痕累累的大地变得千疮百孔。   当敌人的飞机低空俯冲时,志愿军们拿起手中的武器,勇敢地向敌机进行还击。他们用步枪瞄准敌机,尽管击中的难度极大,但他们毫不气馁,只要有一丝机会,就绝不放过。   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对地面部队的防御,时刻警惕着敌人可能的进攻,只要敌人敢靠近阵地,就给予他们迎头痛击。   就在志愿军们顽强抵抗敌机轰炸的同时,他们发现敌援兵也在不断地靠近砥平里。局势变得越发危急,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了紧张和危险。   志愿军们们不顾生死,不惧艰难,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决阻止敌人的援兵,为战斗的胜利争取哪怕一丝一毫的机会。   然而,1951 年 2 月 15 日,敌人的增援部队还是突破了志愿军的阻援防线,与砥平里的美军成功会合。战场上的局势变得越发严峻,志愿军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困境。   此时,在志愿军的指挥部里,彭德怀首长面色凝重地站在地图前,冷静地分析着战场形势。他深知,眼前的局势对志愿军极为不利,继续攻击下去,会让志愿军战士们遭受更大的伤亡。   经过深思熟虑,彭德怀首长在 15 日 17 时 30 分,果断地做出了一个艰难却又明智的决定 —— 停止对砥平里之敌的进攻。   志愿军战士们虽然心有不甘,他们渴望战斗,渴望胜利,为了这场战役付出了太多的汗水和鲜血。但是,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人,他们明白彭德怀首长的决策是正确的。   1951 年 2 月 16 日拂晓前,志愿军进攻部队开始有序地撤出战斗。虽然这场战役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但志愿军战士们在战斗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和顽强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0 阅读:33
洋洋爱说史

洋洋爱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