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龄的困扰故事#退休这些事# 我在县供销合作社(简称:县供销社)工作期间,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那时候供销社的档案还是人为的笔录记载的纸质档案。那时候年龄造假这种情况并不少。 例如,某某人家是吃商品粮的,患小儿麻痹症落下的残疾儿子,(那个时代吃商品粮人口成年后就能招录为正式工工作)娶了个农业户口的“非商品粮户口"的儿媳妇。#退休话题新探# 非商品粮户口要参加正式工作,成为正式工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人退休然后顶替。于是,为了儿媳妇早点接班,通过疏通关系婆婆提前两年退休,由儿媳妇顶替婆婆的“商品粮"户口参加工作,转为“正式工"。因为儿媳妇己经超过了政策规定的顶班年龄2岁,管政工的人员就在纸质档案上将她儿媳妇的年龄人为改小两岁,做到“符合政策规定"。 还有的为了接班,子女未成年将年龄改大的以做到“符合接班年龄政策法规规定"的。#细说退休事# 因此,那时候管政工的干部和政工人员是最吃香的。 改革开放后,基层供销社被改组清算,职工全员下岗。退休年龄规定男职工60周岁丶女职工50周岁,年龄矛盾就特别突出,因为关系到迟早的退休年限。 参加工作年龄“做假“或“填错"的人员就纷纷找关系或上访,希望改回自己正确的年龄#有一种退休叫# 。 记得有个乡镇的女职工,档案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差十岁。本来她只有37岁,档案上记录她有47岁。那时供销社还很兴旺,要她提前十年退休,于是到处哭诉上访,派出所也出具了证明,“证明"她的身份证年龄,但是不起作用,政工部门对上级领导批复的上访答复是:“按政策规定,以初始招工表填写的资料为准,无法更改"。 对这个上访者上访的这一问题一直拖着,直到基层供销社清算改组,人员下岗,下岗人员自谋职业,未到退休年龄的需要“自己续保":即交纳“社会养老保险金、医疗保证金"等费用,那个填大十岁的女职工“因祸得福"提前十年退休,#统称为退休人员# 即:自己少交十年各种费用,早得十年退休养老金,有人评论她“里外里,隔担米"。 这种事虽然是个例,却一直记忆深刻。 现在是电子档案时代,医院出生就进入年龄档案,年龄作假己不复存在,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你听说过退休年龄中那些奇葩事吗?对此,你想说点什么?
退休年龄的困扰故事#退休这些事# 我在县供销合作社(简称:县供销社)工作期间
仲冉说国际
2024-11-03 07:04: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