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读完让你感到饥饿的书。
来自扶霞·邓洛普的《君幸食》、一次特别的阅读体验。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天、我会从一位外国作家的书里去了解中国美食。
邓洛普的视角既是深沉而广阔的、又是包容而热切的、她让我们在这点点滴滴的描述中、在一道又一道耳熟能详的佳肴间、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在另一个层面去感受自己未曾真切触碰过的、属于中餐内里的历史和底蕴。
我会觉得自己不仅仅是在读一本书、而是开启了一趟旅程、在文字、香气和辗转的城市中、品尝到了光阴的滋味。
从开宴序到灶火、从庖厨到餐桌、从蜜汁叉烧到宋嫂鱼羹、从刀削面到小笼包、从《礼记》《诗经》《本草纲目》、到屈原、苏轼和袁枚、扶霞抽丝剥茧地写下了那些根植于中餐餐桌之下的往事和渊源。理查德·兰厄姆曾说:烹饪使我们真正成为了人类。或许也恰恰是对于食物本身由衷的热情、才致使我们一点点更加接近文明的中心。
邓洛普在另外一本《食与心》里写道:对中国人来说、饮食既是生理需要、也是生而为人最值得探寻的乐趣之一。如果生活泛若不系之舟、食物可以成为锚、在遭遇幻灭时成为避难所、在承受压迫时提供自由与创造的方寸之地、成为人生的慰藉。我深吸一口气、不禁深以为然。
写到这里的时候、肚子也适时地饿了、是时候来安排个宵夜了。严格说起来、这好像是我第一次读一本这么纯粹的“美食之书”。
“美蟹入梦乡、人与蟹同醉”、就让我们和邓洛普一起、吃好、喝好、过好这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