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的一天,周总理宴请战功赫赫的许世友,两人围坐简朴的圆桌,四菜一汤。随着两瓶茅台下肚,许世友眼神迷离,身体逐渐滑靠在椅子上。气氛正微醺时,周总理忽然转头对服务员淡然说道:“再拿两瓶茅台来。” 当天的宴席本是周总理为许世友设下的私人宴请,二人之间无需多言的默契和深厚情谊自然而然流露。四菜一汤的桌面虽不豪华,但背后却蕴含着周总理一贯的节俭作风。 宴席开始时,两人边吃边聊,气氛热烈中又带着些许克制。作为军中有名的酒豪,许世友自觉没有对手,这次席间更是毫无顾虑地展现出他过人的酒量。 “许将军,我听说您当年在南京的酒量称霸一方,有人还说您是南京四大喝之一。” 周总理话音刚落,许世友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爽朗大笑,仿佛一瞬间唤醒了他的骄傲。 “哪里哪里,能喝就喝呗,豪爽之气嘛。”许世友豪气干云,毫不谦虚。他立即举起酒杯,将一整杯茅台一饮而尽,脸上毫无醉意。 酒至半酣时,周总理没有急着劝阻或直接批评他不适度的饮酒习惯,而是利用这个时机,用喝酒作为载体巧妙地转入正题。 他先是和许世友聊起往事,酒桌上两人一边回忆战时的艰难岁月,一边逐渐进入正题。周总理显然了解,正面劝说这样豪气冲天的许世友或许不会奏效,于是他选择了“以酒治酒”。 周总理略带调侃地说道:“许将军,您这一杯干得好,我也不能落后,来,咱们再来一瓶如何?” 许世友听后心中斗志燃起,丝毫没有意识到这背后暗藏的深意。许世友放下杯子,擦了擦嘴角,再次端起酒杯,豪情满怀地干下了整瓶茅台。 然而,周总理则与他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不紧不慢,时而与许世友谈笑风生,时而细斟慢酌,看似从容不迫,却让许世友感到隐隐不安。两人的较量在看似平静的气氛中悄然展开。 当第二瓶酒打开时,许世友已开始有些撑不住了。虽然他仍在竭力维持豪迈姿态,双手端着酒杯,但脸色却逐渐泛红,眼神也愈加迷离。 与此同时,周总理依然淡然处之,神态自若。这一场酒桌上的比拼已然进入了高潮。 许世友渐渐发现,周总理并非在与他拼酒,而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缓和酒桌上过于豪放的气氛。 当许世友不再坚持豪饮,反而放下了酒杯时,他也终于意识到,自己无论在酒量还是心智上都不敌周总理。 酒局临近尾声时,许世友的身体已经不由自主地滑落到椅子下,脸上泛着红,眼皮也不住地耷拉下来。 就在这个时候,周总理站起身,用一贯温和的口气说道:“再来两瓶茅台!” 服务员还没来得及反应,许世友已经笑得站不稳了,最终承认了自己的“不敌”。 此时的许世友,彻底心服口服。他的豪饮作风在周总理面前显得既有趣又可爱,最终却不得不承认自己无力继续。 而周总理见此情形,趁机不动声色地开口劝解:“许将军,今后喝酒可要适度,不能强人所难。大家高兴时喝几杯是好事,但过度了反而伤和气。” 这一番话语虽然简短,却恰到好处地让许世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平时,许世友在酒桌上以豪放著称,时常逼迫客人一起豪饮,甚至不惜罚酒相逼,虽然是出于好意,但久而久之,许多同僚对他这一习惯颇有微词。 此次酒局后,许世友终于认识到,强行劝酒固然表现了自己的豪情,但也可能伤及友谊,尤其是影响到同事间的和谐。 自那以后,许世友作风改变,饮酒节制,不再强迫同僚陪酒。 这场酒局不仅是两位伟人的较量,更是智慧与豪情的交融。周总理的引导使许世友放下了强势劝酒的习惯,酒是情感载体,而和谐与友谊才是真正的核心。
建国后的一天,周总理宴请战功赫赫的许世友,两人围坐简朴的圆桌,四菜一汤。随着两瓶
洋洋爱说史
2024-10-26 14:57:5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