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女院士在央视节目上“出尽洋相”,当主持人散贝宁捡起那掉在地上的残渣泪目了,地上的残渣竟然是女院士的鞋底,女院士尴尬自嘲:“竟然出这种洋相。”撒贝宁哽咽的说到:“您这不是出洋相!以前听说一个科学家准备了七套一模一样的衣服省下挑衣服的时间,以前还以为是传说,现在看来是真的......”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参考信源:院士登台演讲,鞋底老化掉渣自嘲出“洋相”,网友却流下了眼泪 撒贝宁蹲下身,手里捏着一片黑色的东西,眉头微微皱起。舞台上,81岁的女院士王志珍有些手足无措,脸上闪过一丝尴尬。 这不是什么珍贵的展品,也不是什么科学难题,而是从王志珍脚上那双黑色皮鞋上掉下来的碎屑。刚才她站在聚光灯下,侃侃而谈几十年来的科研经历,压根没注意到鞋底已经“掉渣”了。 这双鞋,王志珍珍藏了很久,只有在重要场合才会穿。这次上央视《开讲啦》节目,她特意翻出来穿,没想到,时间还是在上面留下了痕迹。 这一幕,让不少观众红了眼眶。有人说,这是“最美科研人”的真实写照;也有人说,这双“掉渣”的皮鞋,是王志珍院士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淡泊名利的最好证明。 时间回到上世纪70年代,彼时的中国,科研条件还很落后。王志珍作为最早被公派出国访问的学者之一,在国外拥有优渥的科研环境和丰厚的物质待遇。然而,她心心念念的,却是祖国的科研事业。 毅然回国后,王志珍一头扎进了实验室,用有限的资源,开启了她的“土法炼钢”之路。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她就自己动手,摸索着前进;科研经费紧张,她就想方设法节约,能省则省。 在王志珍眼里,科研是神圣的,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了验证一个实验结果,她可以连续几天泡在实验室,经常忘记时间,甚至错过吃饭。为了节约时间,她把研究资料一排排地安置在家中,除了桌椅板凳,家里几乎都被资料占据了。 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么拼?王志珍总是淡淡地说:“国家需要我,我就要全力以赴。” “土法炼钢”虽然省钱,但也充满了风险。王志珍的实验室,就曾发生过数次爆炸。但她没有退缩,依然坚持用这种“笨办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着科学的奥秘。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王志珍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成果震惊了国内外学术界,也让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面对荣誉,王志珍依然保持着那份朴素和淡然。她常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科研工作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的科技进步。 如今,王志珍院士已经81岁高龄,但她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为培养更多年轻的科研人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王志珍院士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下社会价值观的思考。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对名利的追逐越来越强烈,而像王志珍院士这样,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人却越来越少。 我们是否应该停下脚步,反思一下自己的初心?我们是否应该学习王志珍院士的精神,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国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上? 答案,不言而喻。 王志珍院士的“鞋底掉渣”,不是什么“洋相”,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无声的激励。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赤诚之心,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或许就是撒贝宁眼含热泪的原因吧。因为他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81岁院士的朴素,更是一种人性的光辉,一种精神的传承。
81岁女院士在央视节目上“出尽洋相”,当主持人散贝宁捡起那掉在地上的残渣泪目了,
事友看过
2024-10-25 14:29: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