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国最高法院的公告宣布,不再追诉国民党军政人员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洋洋爱说史 2024-10-25 13:03:03

1988年中国最高法院的公告宣布,不再追诉国民党军政人员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远在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位老人得知后,泪水湿润了眼眶。长达53年的叛变通缉,终于迎来了终结,他看到了归国的曙光。   龚楚,其名于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间,曾烙下难以抹除的深刻印记。1901年,他出生于广东乐昌,自幼便显露出非凡的才智。由于接受了优质的教育,他的学业一直名列前茅。   1925 年,龚楚成为中共党员。自此,他毅然踏上革命的漫漫征程。他投身于南昌起义和百色起义等重大军事活动,以卓越的表现迅速在红军中崭露头角,担任了高层职务。   然而,1935年,随着中央红军被迫踏上长征之路,革命形势变得愈发严峻。在这关键时刻,龚楚的内心却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动荡。在与红军主力失联,孤身被派往湘南坚持游击战的困境中,他开始对革命的未来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此外,龚楚在红军时期曾因提出异议而遭受打压,被解除军长职务。 尽管后来他被擢升为中央军区参谋长,但内心的怨念却难以平息。同时,他对党内某些做法,诸如“消灭地主运动”等持有不同看法,认为这些举措过于激烈,对苏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了破坏,也不利于争取广泛的支持。   龚楚的不满逐渐蔓延,这一消息竟传到了国民党耳中。国民党对他展开了大力的诱降攻势,许诺给予他显赫的官职和丰厚的财富。在革命前途渺茫与个人利益诱惑的双重夹击下,龚楚最终作出了令人扼腕的选择——背叛革命,投效国民党。   在这一过程中,龚楚的内心其实经历了剧烈的挣扎与矛盾。然而,他最终未能秉持革命的初心,竟踏上了与人民相悖的歧途。   他利用自己掌握的党的机密,为国民党出谋划策,协助逮捕了众多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他的叛变不仅给苏区革命根据地带来了沉重打击,更让无数革命同仁感到寒心和失望。因此,他被冠以“红军第一叛将”之名。   在国民党连连遭受溃败之时,解放的晨曦已近在眼前。龚楚深知自己昔日的罪行无法获得宽恕,于是选择了逃离。他舍弃了大陆的一切,远赴香港,开始了近40年的流亡生涯。   1979年,步入耄耋之年的龚楚,思乡之情愈发浓烈。当时他已八十高龄,于是决定致信邓小平,恳请能够回到大陆安度晚年。   邓小平在深思熟虑后,简洁而明确地给出了回复:“欢迎龚楚先生回到北京,我们期待他在人大或政协担任相应职务。”   这一答复在外界引来了诸多不解之声,然而龚楚本人在接到信件后,却并未选择前往北京就职。或许,他内心深处仍然难以释怀自己昔日的过错,觉得无颜再面对故土和同胞。   在漫长的流亡岁月中,龚楚远渡重洋至美国,并成功取得了“绿卡”。然而,尽管美国的物质生活极为丰裕,他却始终难以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鸿沟,无法真正融入那片异域。漂泊在外的孤寂与疏离感,最终促使他选择重返熟悉的香港。   在香港,龚楚常常沉醉于笔墨之间,以书画与写作为媒,寄托情怀、抒发胸臆。他的艺术作品在香港艺术市场上颇受青睐,一幅墨宝往往能售出数千元甚至更高价,这也为他带来了稳定而安逸的生活。   然而,叛变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让他不敢轻易吐露思乡之情。直到1988年3月的那则公告,才为他解开了心头的枷锁。当他得知自己终于有机会回大陆时,他激动得泪眼婆娑。   1990年,在夫人的陪伴以及子女的簇拥下,龚楚踏上了归乡之旅。当他重新踏上乐昌这片热土时,心中的感慨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他凝望着眼前那熟悉又陌生的景象,深深感受着着家乡独有的气息,内心百感交集。他衷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宽宏大量,给予了他重返故土的机会。   同时,他也以诚挚的态度忏悔自己当年的背叛行为。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叛变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给家乡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他决心用自己的余生去努力弥补这些过错,为家乡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0 阅读:26
洋洋爱说史

洋洋爱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