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青岛又出了一条“青啤路” 朋友们,在青岛啤酒厂(登州路56号)的后门,青岛文化市场的后门,与寿光路交叉,近来又诞生了一条新路,名叫“青啤路”。 我的感觉是,用“青啤”这样的口头语,或者叫做俗语来命名一条路,多少有些欠妥,考虑不周。 因为这一命名,打破了青岛道路命名的历史惯例。不如叫“啤酒路”等等,来得规范。 其实,说到“青啤”一词的来历,也没有多少年。它是青岛人为了与“崂山啤酒”相区分,而给“青岛啤酒”的一个简称。 也就是说,在青岛,只要你喝啤酒,就会有“青啤”和“崂啤”,还有“二啤”、“四啤”和“五啤”(以上都是啤酒厂序数的简称)之分。 不仅如此,青岛人还把啤酒包装和温度也进行了“俗语化”。如把瓶装的称为“瓶啤”,将罐装的称为“桶啤”,将冰镇的称为“冰啤”等等。 还将人家哈尔滨啤酒厂生产的啤酒,称之为“哈啤”。在这一点上,青岛人也确实太爽快,太随意了。 我就不知道了,难道外地还有“哈啤路”和“燕啤路”(燕京啤酒)吗? 或者有一天,又出现了“崂啤路”和“二啤路”等等,是不是就成笑话了呢? 长期以来,路名的规范化,一直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青岛已经是一个即将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所以说,道路命名必须慎重而妥贴,这方面不能有丝毫的闪失。 因为道路命名,不能图一时之痛快,而是关系到方方面面的使用。比如互联网,再比如政府文件和对外宣传等等。就是青岛的导游和外语翻译人员,也要为了这个“青色的啤酒路”和“青岛的啤酒路”多说若干话。 在青岛人的心目中,只有“登州路”才是“啤酒路”,故此人们都叫它“啤酒街”。
王铎:青岛又出了一条“青啤路” 朋友们,在青岛啤酒厂(登州路56号)的后门,青岛
文有王铎
2024-10-24 09:54:0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