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反被讹"!针对近年来屡见不鲜的"扶老被讹"事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提出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4-10-23 17:03:23

"扶老反被讹"!针对近年来屡见不鲜的"扶老被讹"事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提出了一套应对策略。她强调,善意帮助他人不应受到惩罚,而恶意诬陷者则应承担法律后果。李教授建议将严重案例以敲诈勒索罪起诉,对轻微案件也应处以高额罚款,以遏制此类行为,维护社会道德风尚。否则这种社会乱象永远得不到解决,不能让好人寒心,坏人猖獗! 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扶不扶》成为了当晚的焦点之一,这个由知名喜剧演员沈腾、马丽和杜晓宇联袂演出的节目,以幽默诙谐、发人深省的方式,探讨了一个当时在中国社会引发广泛争议的话题——是否该扶起摔倒的老人。 小品中,沈腾饰演的角色面对一位跌倒的老人,内心挣扎是否该伸出援手。他的一句台词:"大妈,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也戳中了社会痛点。 这个小品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是因为它反映了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扶老反被讹"事件,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好心人扶起摔倒的老人后,反而被指责为肇事者,甚至遭到敲诈勒索。 2011年,一名大巴司机在行驶途中发现一位老人倒在路边,出于好意停车查看情况,然而,老人却声称是被大巴撞倒的,要求赔偿。 2015年,女大学生小袁骑车遭遇一老人倒地,老人受伤后她拨打了120,随后老人指认小袁撞了自己。 2024年,江西,一名17岁的少年在路边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出于善意上前搀扶,老人不仅诬陷少年殴打自己,还反过来对这位好心的年轻人施以暴力,连续打了他5个耳光。 这起事件再次引发了社会对"扶老被讹"现象的强烈关注和讨论,这一问题极大地削弱了公众伸出援手的意愿,使得不少人在面对相似场景时举棋不定,对社会的道德水平和互信程度产生了显著的消极作用。 面对这一棘手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思考和讨论。 她的核心建议是以"敲诈勒索"罪起诉讹诈者,李教授认为,将这类行为定性为刑事犯罪,可以有效震慑潜在的讹诈者,同时也能为好心人提供法律保护。 此外,李教授还建议对轻微案件实施高额罚款,她认为,即使是轻微的讹诈行为,也应该受到严厉的经济处罚,以此来提高违法成本,降低人们铤而走险的冲动。 但是,解决"扶老被讹"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安装公共场所监控系统,这不仅能够为解决纠纷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讹诈行为的发生。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仅仅依靠外部监管和法律约束是不够的,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重建社会信任,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这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责任,共同营造一个互帮互助、充满温情的社会氛围。 "扶老被讹"现象的出现,折射出了社会转型期的诸多问题,它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信任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法律的威慑,需要制度的保障,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每个人都负起应尽的责任,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充满爱心、互帮互助的和谐社会。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扶老被讹"这个词将会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将是人们互帮互助的动人故事。 参考资料:中国心理学会认证心理学家——李玫瑾个人账号——2024.05.28

0 阅读:27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