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教育智慧!钱学森,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在教育自己的儿子钱永刚时展现出了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4-10-23 15:59:06

钱学森的教育智慧!钱学森,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在教育自己的儿子钱永刚时展现出了令人意外的态度。面对儿子学业不佳、多次辍学的情况,钱学森选择了尊重和信任,而非强制干预。这种看似"无动于衷"的教育方式,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智慧。钱永刚虽然走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却依然对父亲充满感激,称其为"非常合格的父亲"。 钱学森与钱永刚父子的人生轨迹,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更是一段跨越时代的科技报国传奇。 1948年,在美国加州,钱学森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钱永刚,彼时,钱学森正在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对于这个初为人父的科学家来说,儿子的降生无疑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小永刚在美国度过了他生命最初的几年,1955年,当钱永刚刚满7岁时,钱学森带领两个孩子和妻子举家回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永刚逐渐融入了中国的生活,作为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并未因家庭背景而获得特殊待遇,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两次辍学的经历给他的学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第一次辍学发生在美国,此时的钱永刚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由于父亲钱学森的决定,钱永刚因此中断学业。 1966年,18岁的钱永刚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按照常理,这本该是他踏入大学校门、开启新篇章的时候。然而,文化大革命的阴云笼罩了整个中国,教育系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钱永刚所就读的高中也未能幸免,年轻的钱永刚看着周围的同学们,有的热衷于"革命"活动,有的则像他一样,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 随着时光流逝,钱永刚在校园中度日如年,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失望,一次偶然的机会,钱永刚在学校的布告栏上看到了征兵消息,碰到一个征兵去解放军的机会,于是钱永刚便参军入伍了。 与许多人的想象不同,钱学森并未对儿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过多干预,相反,他选择放手让儿子自主选择,当钱永刚选择入伍的时候,钱学森只有一句话,“你如果真的想去,你就去吧,闯一闯,好好干。” 在钱学森看来,教育不应该是强制性的灌输,而应该是引导和启发,钱学森相信这样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人格。 除此之外,钱学森还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儿子传递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他回国效力的决定,以及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卓越贡献,都成为钱永刚心中的榜样。 军旅生活不仅锻炼了钱永刚的意志,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在部队里,他学会了自律、坚持和团队合作。 1977年末,国家通知恢复高考,已经离开校园多年的钱永刚毅然决定重返校园,于是,钱永刚去找部队领导,说道:"我想申请参加今年的高考。"他停顿了一下,然后补充道,"我保证,如果考上大学,我会努力学习,为国家和军队贡献更多,如果没考上,我会立即回到部队,继续认真完成我的职责。" 1978年,钱永刚不负众望考入了大学,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在这所培养国防科技人才为己任的高等学府,钱永刚选择了计算机系,沉浸在数字世界的海洋中。 大学四年,钱永刚不仅掌握了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还在实践课程中展现出卓越的编程能力,钱永刚凭借出色的学习表现,成功取得了工学学士学位,告别校园生活后,钱永刚并未偏离自己的专业轨道,而是决心在已经熟悉的技术领域继续耕耘。 在谈到对父亲的评价时,钱永刚用"非常合格的父亲"来形容钱学森,这个看似平淡的评价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在钱永刚看来,父亲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科学成就,更在于他作为一个普通父亲所给予的关爱和教导。 钱学森和钱永刚父子两代人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和科研精神,父子两人都秉持着低调做人、勤勉工作的态度,这种品格既是他们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他们对科研工作的尊重。 他们的故事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国情怀,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展示了科学家应有的品格和追求。 信源:中国新闻网2011-02-12《钱学森之子谈父亲从美国回国经历》

0 阅读:50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