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84岁的麦克阿瑟回忆起14年前与志愿军的那场较量,说了一句话:“谁要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0-21 19:27:08

1964年,84岁的麦克阿瑟回忆起14年前与志愿军的那场较量,说了一句话:“谁要和中国陆军开战,他脑子一定有病!” 麦克阿瑟将军是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他经历过二战和朝鲜战争两场重大战役。 1964年,84岁高龄的麦克阿瑟在回忆起14年前与中国志愿军的较量时,发出了一句令人难忘的感慨:"谁要和中国陆军开战,他脑子一定有病!" 在此之前,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曾一度把战线推进到中朝边境,志得意满,甚至麦克阿瑟还曾放言"要让所有中国人跪下求饶"。 然而,当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后,美军万万没想到,等待他们的竟是一支如此勇敢善战、不惧牺牲的军队。 面对武装到牙齿、拥有绝对技术优势的美军,志愿军将士以"钢少气多"的血性和必胜的信念,在茫茫群山、冰天雪地中与敌人殊死搏斗。 他们不畏艰险,敢于与强敌正面较量;他们不怕牺牲,一次次发起冲锋的号角声中,总有一茬又一茬的勇士倒下 。 这样视死如归、冲锋陷阵的志愿军战士,让美军闻风丧胆。 经过两年多的激战,志愿军以"少胜多、弱胜强"的战绩打出了新中国的军威。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必胜信念、牺牲精神,彻底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美国人刮目相看。 也正是因为吃了这个败仗,曾经目中无人的麦克阿瑟才得出"不可同中国陆军为敌"的结论。 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尊重。当年的朝鲜战场遍布着他们的身影,从上甘岭到长津湖,一个个悲壮的名字,见证着他们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保卫祖国、捍卫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感动了无数后人。 70多年过去了,但志愿军将士们的功绩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致敬。 每当回首那段峥嵘岁月,麦克阿瑟将军对中国军队的由衷赞叹,更令今天的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英雄的志愿军战士,在最可怕的战场上书写了新中国军人的荣光,他们的事迹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财富。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朝鲜人民军在苏联的支持下,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朝鲜绝大部分地区。 战火越过三八线,甚至一度逼近韩国首都汉城。 形势万分危急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倾巢而出,加入了这场战争。 在极度装备悬殊的情况下,中朝军队依靠战术和意志,与联合国军展开殊死搏斗。 志愿军运用大小后滩、明晃晃地出现而后迅速隐蔽、避实击虚等灵活多变的战术,屡屡在战场上扭转劣势,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 1950年冬,距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不到4个月,中朝军队就迫使"联合国军"节节败退。 沃克将军在战场日记中惊呼:"我们正在经历美国军队有史以来最大的败退。" 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以4万对9万的兵力,歼灭和击溃敌军4个多师。 美军不得不仓皇撤退,12月初,平壤再次回到朝鲜人民手中。 到了1951年初,中朝军队已将战线推至三八线以南。 但此时,志愿军已连续作战4个多月,后勤补给跟不上,加之装备差距悬殊,一时很难对联合国军形成决定性打击。 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形成对峙,战事陷入僵持阶段。 随着中朝军队的英勇作战,联合国军伤亡惨重。 据统计,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中朝军队共歼灭敌军109.3万余人,其中包括被俘的17万余人。 美军方面,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就有54000余人阵亡,10多万人负伤。 面对如此重创,联合国军最终被迫回到谈判桌前。 经过2年谈判,双方于1953年7月27日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实现了停战。 这意味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未能实现其战略意图,未能吞并朝鲜。 反观中朝一方,虽然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保卫了朝鲜,维护了新中国安全,赢得了尊严。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取得的第一个反侵略战争的重大胜利。 它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发展的时间。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欺负中国人民,他们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70多年过去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和意义仍在延续。 每当回望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我们无不为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和振奋。 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铭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0 阅读:198

评论列表

息灭贪瞋痴

息灭贪瞋痴

4
2024-10-21 21:46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