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7岁的三毛要离开乌鲁木齐的时候,死死抱住年近80的王洛宾,哭着说:“我不要别人,我只要你一个!” 1990年的春天,乌鲁木齐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著名作家三毛。 彼时47岁的三毛,已在文坛小有名气。 她随着一个旅行团来到这座远在天山脚下的城市,打算拜访素未谋面的音乐才子王洛宾。 三毛对王洛宾的仰慕之情,源自一年前在《台湾日报》上看到的报道。 那篇题为《王洛宾老人的故事》的文章,讲述了这位77岁音乐家的传奇人生,勾起了三毛的兴趣。 她决定亲自拜访王老先生,聆听他的故事。 4月的某个下午,三毛敲响了王洛宾家的大门,开门的正是歌王本人。 三毛看到偌大的屋子里只有王洛宾一个人,不禁好奇地问道:"您一个人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不感到寂寞吗?" 王洛宾闻言一愣,反问道:"你这位四处漂泊的作家,一个人到处走,不也一样寂寞吗?" 三毛笑着回答:"我到处走,反而不觉得寂寞了。" 两个同是婚姻坎坷的人,在初次见面时便惺惺相惜,聊得十分投机。他们讲述各自的人生经历,分享彼此的观点,很快就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三毛本想再多待一会儿,但天色渐晚,她还有别的安排。 临走前,三毛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嘱咐王洛宾有空可以联系她。 这次会面,让两颗孤独的心灵第一次靠近。 果不其然,几天后王洛宾循着地址找到了三毛。 这一次,他们聚少离多,但已开始萌生爱慕之情。 告别时,三毛恳请王洛宾给她写信,表达自己离开乌鲁木齐后会十分想念他。 年近八旬的歌王被这个率真的女子打动了,答应了她的请求。 三毛回到台湾后,满脑子都是王洛宾的身影。 她清楚自己已经陷入了热恋,于是提笔给远在新疆的王洛宾写信。 三毛一连写了六封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王洛宾的惦念和眷恋。 而王洛宾虽然也回信了,但间隔时间却越来越长。 他对这段姗姗来迟的爱恋既期待又忐忑,想要和三毛发展感情,却又担心现实的种种阻碍。 三毛看出了王洛宾的顾虑,但这反而让她更加坚定了要和他在一起的决心。 1990年8月,三毛再次踏上新疆的土地,告诉亲友这一次她要在乌鲁木齐住上很久很久。 在三毛的心目中,有王洛宾的地方就是她的家,她要与他朝夕相伴,永不分离。 然而,当三毛满怀憧憬地投入王洛宾的怀抱时,一个又一个现实的问题开始接踵而至。 两个情深意笃的灵魂,真的能跨越三十岁的年龄差距,去经营一段不被世俗理解的忘年恋吗? 王洛宾和三毛的感情,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吗? 种种疑虑萦绕在两人心头,他们期盼爱情,却又深知前路坎坷。 就在此时,一个让三毛无比失望的事情发生了。 当地电视台得知著名作家要来拜访歌王的消息后,执意要求拍摄一期特别节目。 三毛本就是个随性率真的人,最厌恶做给别人看的矫情。但为了顾全王洛宾的颜面,她还是强忍着不悦,配合着拍摄工作。 整个过程中,三毛感到自己就像导演手中的提线木偶,所有的悸动和心事都无处诉说。她第一次对这段感情产生了动摇。 这场拍摄成为了压垮三毛和王洛宾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出于爱,他们都在竭力维系,但内心的失落和彷徨却与日俱增。 终于,在一次争吵中,三毛当着王洛宾的面宣布了分手。 歌王无言以对,只能默默目送三毛离开。 分手后的三毛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之中,她明白自己在气头上说了太多伤人的话,也知道王洛宾并非不爱自己。 但长久以来的孤独和对爱的渴望,让她变得敏感而又极端。 她害怕再次失去,害怕这段来之不易的感情就这样草草结束。 纠结了许久,三毛终于鼓起勇气,约王洛宾见最后一面。 老人家欣然赴约,来到三毛的住处。一见面,三毛就扑进王洛宾怀里,泣不成声。 她紧紧抱着王洛宾,哽咽道:"我不要别人,我只要你一个!" 王洛宾默默地抚摸着三毛的头发,轻声安慰道:"你还年轻,以后会遇到更好的人。我们就让这段感情永远停留在最美的时刻吧。" 三毛泪眼朦胧地点点头,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王洛宾。 从此,三毛再也没有踏上乌鲁木齐的土地。 她和王洛宾断了联系,各自生活。但这段短暂而炽烈的感情,却在两人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多年后,当三毛再次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她在书中写道:"有些人,有些事,即使只有一天,也值得用一生去怀念。" 时光荏苒,三毛和王洛宾就这样天各一方,再无交集。 直到2001年1月,三毛因病去世,王洛宾才从报纸上获知了这个噩耗。 老人家伏案痛哭,久久不能平静。他撰写了一篇悼文,缅怀这位他生命中最特别的女子。 悼文中,王洛宾写道:"三毛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战士。她的一生,就是一个永不妥协、追求自由的传奇。" 回首这段感情,三毛和王洛宾都无怨无悔。尽管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但他们在彼此生命中留下的印记,却是永恒的。 正如三毛所言:"人生遇到的每个人,出场顺序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如果换一个时间认识,就会有不同的结局。"
1990年,47岁的三毛要离开乌鲁木齐的时候,死死抱住年近80的王洛宾,哭着说: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0-17 20:48:43
0
阅读:294
红旗
满嘴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