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记者为了报答俄罗斯雇佣兵的救命之恩,答应照顾他的妻儿,最后娶了她,并生下一个

云孜聊过去 2024-10-17 16:16:01

战地记者为了报答俄罗斯雇佣兵的救命之恩,答应照顾他的妻儿,最后娶了她,并生下一个女儿,网友议论纷纷,指责记者是趁人之危。 2001年,秋天的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硝烟弥漫,战火不断。卢宇光作为凤凰电视台的驻俄罗斯记者,坐在一辆行驶在战区的装甲车上,身边是曾多次保护过他的俄罗斯特种兵——马克西姆。 两人原本正赶赴车臣战区的某个重要据点,准备进行一次深入的战地报道。 随着一声巨响,装甲车猛地被抛向一侧,地雷在车轮下爆炸开来。 卢宇光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还没来得及反应,便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扑倒在车厢里。等到硝烟稍稍散去,他才意识到,压在他身上的正是马克西姆。 这个曾经在战场上屡次出生入死的壮汉,此刻静静地躺在他身上,鲜血从身下流淌出来,染红了卢宇光的衣服。 克西姆用微弱的声音说着:“照顾好我的妻子和孩子。”说完这句话,他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 马克西姆的临终遗言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卢宇光一直在思考:自己该如何报答这条被救回的命? 1999年,凤凰电视台的战地记者卢宇光,前往车臣战区进行记录,当地有人给他们派了士兵贴身保护,马克西姆就是其中一个。 马克西姆是个典型的俄罗斯大兵,身材高大,性格幽默乐观,虽然身处战场,但他总能找到时间和卢宇光开玩笑。 俩人在相处中渐渐产生了有意,马克西姆常常和卢宇光分享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他美丽的妻子玛丽娜和年幼的儿子。 他对于卢宇光说:“等战争结束后,你一定要来我家做客。”可那场地雷爆炸却终结了马克西姆的生命。 但卢宇光知道,自己是在马克西姆的保护下才活下来的,他希望能为马克西姆做些什么。 战后,卢宇光决定履行马克西姆的遗愿,寻找他的家人。 他希望自己能代替马克西姆,照顾好那个因战争失去支柱的家庭,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玛丽娜。 玛丽娜的生活并不容易,因为丈夫的去世,独自一人抚养年幼的儿子,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当卢宇光第一次见到她时,玛丽娜的眼中充满了疲惫和无助,卢宇光不仅带去了马克西姆的遗物,还带去了一笔钱,帮助她们度过生活中的难关。 因为长期接触,卢宇光也逐渐对玛丽玛娜产生了感情。 对于孩子他也不介意,因为那是马克西姆的孩子,他更加疼爱。 最终,卢宇光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娶玛丽娜为妻。 他认为,只有成为她的丈夫,才能真正地照顾好她和她的孩子,才能真正完成马克西姆的嘱托。 当卢宇光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时,他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家人们认为,帮助玛丽娜和她的孩子不一定非要结婚。 卢宇光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履行承诺,但婚姻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能因为一时的感情冲动而做出决定。 卢宇光心意已决。自己与玛丽娜之间的感情是真实的,自己对这个家庭的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他说服了家人,最终向玛丽娜求婚。 玛丽娜起初有些犹豫,毕竟,她刚刚失去丈夫不久,内心仍然充满伤痛。卢宇光的真诚打动了她,她决定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新的开始。 两人在俄罗斯登记结婚,随后又在中国举办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婚礼。 婚礼上,许多卢宇光的朋友和同事都到场祝贺,也有不少人对这段婚姻心存疑虑。 婚后的生活一开始非常幸福。卢宇光对待玛丽娜的儿子视如己出,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玛丽娜也为卢宇光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卢安娜。 家庭生活在一段时间里充满了温馨与和谐。卢宇光不仅履行了对马克西姆的承诺,还真正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一员。 可婚后,卢宇光依然做着战地记者的工作,这意味着他常常需要奔赴战区,长时间离开家。 对于玛丽娜来说无法接受。她已经失去了一个因为战争而牺牲的丈夫,不愿再看到卢宇光冒着生命危险去报道那些充满血腥和危险的场面。 再加上俩人在文化、育儿方式、生活方式的分歧,玛丽娜感到身心俱疲,提出了离婚。 卢宇光知道玛丽娜不是一个轻易开玩笑的女人,他只能忍痛离婚,为了减轻玛丽娜的生活负担还接手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而玛丽娜也为了方便看望孩子,留在了中国。 虽说离婚了,但俩人也没有老死不相往来,反而像朋友一样相处。 卢宇光的这一选择在社会上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一部分人对他的行为表示赞扬,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汉子,知恩图报,敢作敢当。 他与玛丽娜的婚姻被认为是一种无私的行为,是对马克西姆救命之恩的最好回应。 但也有一些人提出了质疑,认为卢宇光是在“趁人之危”,利用了玛丽娜在失去丈夫时的脆弱,甚至有人暗示他有其他的目的。这些声音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面对这些质疑,卢宇光并没有过多解释。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马克西姆的救命之恩,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外界的看法并不重要。 对于他来说,马克西姆的牺牲不仅仅是一段友谊的终结,更是一生都无法忘却的责任。

0 阅读:129
云孜聊过去

云孜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