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食堂里排队的王树声大将发现了不寻常的一幕:一名小战士手持多个饭盒插队,得到给首长打饭的回答引起了他警觉。不露身份的他用智慧,悄然纠正了不良风气,让人拍案叫绝。 (信源:富平检察2022年7月7日,关于1971年,开国大将王树声到部队看望女儿,被哨兵拦下:请排队填表) 军事科学院在1958年3月崭露头角,作为统合研究力量、推动相关领域进步的中枢,也是在即1959年,王树声受命担任该院副院长,数十年如一日地勤勉工作。 在任期间的王大将,一直保持着俭朴务实的本色,为世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楷模,1968年他再度投身军事科学院,继续为国事操劳。 有一天午间,王大将和往常一样,步入食堂列队等候食物,却目睹了一位年轻的士兵手捧五份盒饭,急急忙忙插到队伍前头,其他战士习以为常地让出道路。 不动声色地上前询问那名年轻战士,得知这些饭菜是为某些首长准备的,这种滥用职权、搞特殊化的行为,正是王树声一贯反对的。 选择不在当场发作,而是将这件事默记心头,寻思如何扭转这一趋势,王大将不动声色地进行私下调查,发现竟有部分中层干部,习惯于差遣下属代为取餐。 没有大张旗鼓地批评,他反而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准时出现在食堂,亲自排队打饭,他的举动很快引起了其他干部的注意。 在他的潜移默化影响下,那些曾经让下属代打饭的干部,也开始亲自来食堂排队,没用多长时间,食堂里再也看不到有人替领导打饭的现象了。 这种平等意识和严于律己的精神,不只是在工作中,更贯穿在他的家庭生活,1972年冬天,他的大儿子准备结婚。 按照当时的风气,作为大将的儿子举办婚礼,自然应该风光一些,可他却给儿子准备的新房里只有一张床、两床被子,简朴得让人咋舌。 当时他的警卫员,正盘算着从军科院,借来精致的丝绒椅子和茶几以装点家居,不料老王疾言厉色地打断了他,严正地告诫这种行为是公权私用,坚决不可为。 坚称保持节俭、明辨公私是革命年代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安宁的岁月里,也不能有丝毫怠慢,他语气深长地教导子女,放弃这些优良传统,无异于自毁长城。 清正廉洁的大将,在担任国防部副部长的期间,他有诸多代表新中国出访国外的机会,每一次面对外宾的赠礼,他无一例外地悉数上交国家。 在一次出访时,外宾特意说明礼物是赠予他个人的,警卫心领神会地接过礼物,放入专车,老王发现后也立即训斥了警卫,将礼物又进行了上交说明。 因为在他的信念里,出访就代表着整个国家,私下收礼事关国家尊严,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 1971年的春节,王家却一度沉浸在寂静之中,他的妻室因工作之事缠身,难以归家,小女儿也将假期赠予了她的战友。 独自迎向家中那片空荡,反而一个想法在心中生起,既然无家人相伴,何不去营地看望小女儿? 让人感动的是,王老并没动用国家配给他的专车,而是选择乘坐公交车,前往女儿所在的部队,北方的寒风凛冽,瘦小的他混在等车的人群中,没人知道这位朴素的老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 抵达营区入口时,他没透露自己的身份,而是悄然排队、填写表格,与一般的家属访客别无二致。 当女儿得知父亲来访,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心疼,她太了解父亲的为人,知道就算是在寒风中站着,父亲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要求特殊照顾。 探视结束后,王老再次乘坐公交车返回,平等待人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他喜欢养花种草,经常和老园丁任师傅切磋园艺技巧。 当得知任师傅生病时,他放下手头的工作,亲自前往探望,不分贵贱、真诚相待的态度,让身边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温暖。 一生都凝结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他用无私的奉献,书写了什么是真正的军人气节。[兔子]
1968年,食堂里排队的王树声大将发现了不寻常的一幕:一名小战士手持多个饭盒插队
事友看过
2024-09-30 12:17: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