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马桶上,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就激起了我一阵波澜。照片是哈尔滨道里儿童医院。咱把镜头往回放,回放遥远些,定位到1988年的夏天,那天都到下班时间了,哈尔滨的天还是燥热。五旭街头上省直机关那栋五层小楼外面,有几个抱孩子的儿媳妇,家属楼,那个年代结婚都跟父母住一块。那天孩子发高烧不退,正赶上楼里的爷爷们下班,就有爷爷说,烧这样了怎么还不送医院,让司机送道里儿童医院,孩子就被司机周叔叔送到了道里儿童医院。到了医院马上就办理了住院,记忆里是住在走廊,病房满满当当,就是走廊也都是住院的孩子,一个孩子都差不多跟两个家长,那会儿离婚在社会上还没有大面积出现,所以走廊里都是成双成对的父母陪孩子。日子穷想法少,日子好了想法就多了,结婚的纷纷离婚。搞笑的是,我上个月回哈尔滨,12个哥们聚拢一堆喝大酒,就有人说,你看看咱们十几个就一个没离婚。大伙一阵大笑,说过几天还得参加一个孩子百天宴,四婚的孩子,世界真奇妙。 在儿童医院,就是记得家长们互相很快就认识,互相给东西吃,什么健力宝,什么面包,水果。记得着急忙慌孩子奶粉忘带了,旁边床的父母们就争先恐后把自己的奶粉拿出来,奶粉都是大庆小牛奶粉,当年好像是7元一袋,都是真的,八十年代中国人还不会造假,说现在的孩子都吃美国或者日本奶粉了。 有母乳的母亲就说,把孩子抱过来我喂喂,马上袒胸露背,也不害羞露出奶子。那会儿的护士大夫也负责,没有要什么红包的。孩子住了三天院,嗓子就完全好了,医生说,出院吧。 还差三四年就四十年了,时间走的好快,儿童医院还在,孩子却去了边塞工作。 40年前儿童医院救孩子命,现在不知道行不行了。
坐马桶上,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就激起了我一阵波澜。照片是哈尔滨道里儿童医院。咱把
嘉勋生活
2024-09-29 09:59:50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