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39军副军长黄达宣迎来了让他人生最难以忘却的一幕,他新来的上司居然是他曾经在辽沈战役时抓获的一名国民党俘虏,而这人能成为现在的军长,也只是因为他当初的一句话! 这个人就是开国上将徐惠滋,而他的一生也堪称传奇。 徐惠滋原本是山东蓬莱人,是个地地道道的贫苦农民,家境并不富裕不说,最要命的是在内战爆发以后,他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当时的徐惠滋并不想打仗,特别是对于被强抓一事耿耿于怀,因此在对解放军的战争当中,他甚至有些消极怠工。 比如在冲锋的时候他总是慢悠悠地在最后,坚守阵地的时候他总是躲在战壕里,别人子弹都换了好几拨了,他枪里的子弹就跟金子一样珍贵。 后来徐惠滋跟随部队前往东北地区,参加了辽沈战役,而徐惠滋表现得一如既往的稳定,当了几年的小兵始终没有任何的进步可言! 其实当时很多国民党士兵都是这样,这也导致国民党在东北战争的惨败,而徐惠滋也因为战败成为了众多俘虏当中的一员。 当时解放军对于俘虏是非常宽容的,愿意跟随解放军干的就留下,不愿意的也发放路费,而这个时候的徐惠滋迎来了他人生当中的贵人黄达宣。 当时的黄达宣还只是一个连长,而徐惠滋就是被黄达宣给俘虏的,黄达宣对于徐惠滋的第一印象就是个子高、块头大,是一个当兵的好苗子。 原本黄达宣是打算留下徐惠滋的,却不想徐惠滋选择了回家,这可把黄达宣给气得,逮着徐惠滋就是一顿臭骂,骂他空有一身体格,却不思报国。 徐惠滋虽然不喜欢打仗,可他对共产党的政策却非常的欣赏,当他得知自己老家处于解放区,而且家里还分了田地后,整个人对共产党就持有感恩的心! 原本徐惠滋是打算回家种田的,一听黄达宣的话他就惭愧的低下了头,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徐惠滋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只考虑自身,而是考虑国家! 就这样,徐惠滋留了下来,随后就跟随部队参加了接下来的解放战争,而徐惠滋的表现与在国民党军中完全就是两个人! 他不仅冲锋陷阵总是在最前面,对于国民党的作战方式也非常了解,因此制定了许多针对国民党的作战战术。 很快,徐惠滋就受到了上级的关注,因为其表现得过于英勇,没多久徐惠滋就由一名普通士兵升任排长,然后就是连长,也达到了黄达宣的级别。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两人因为战争需要早已分开,徐惠滋从那以后也没有再见到黄达宣本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徐惠滋已经准备好回老家种田了,却不想朝鲜战争又爆发了,徐惠滋一心报国,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志愿军当中! 而在朝鲜战争当中,徐惠滋的表现同样出色,当时面对美军的猛烈炮火,许多志愿军战士产生了恐惧心理。 然而徐惠滋却表现得极为冷静,他带领部下多次打退了美军的进攻,守住了阵地,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后,徐惠滋也成为了团参谋长,然而这才是徐惠滋的起步,接下来徐惠滋的人生就跟开挂了一般。 他先后出任了师参谋长、师长等职务,在军中的威望也是越来越大,只不过他的年纪也在不断地增长,以至于到了55岁的时候,徐惠滋迎来了人生重要的关口。 当时的徐惠滋依旧只是师长,如果他不能进一步晋升,那么就不得不选择退休,其实这对于徐惠滋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老天似乎跟他开了一个玩笑,1983年的时候,邓小平视察了徐惠滋所在的军区,而这一次视察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一纸新的任命书就下来了,徐惠滋成为39军的新任军长,这让徐惠滋提前退休的计划破灭,他也不得不再次投身军武当中。 只不过黄达宣当时正是39军的副军长,这也让两人在分别35年后再次相遇,只不过这一次相遇让黄达宣总感觉有些别扭! 而徐惠滋对于再次见到黄达宣显得十分激动,他并没有任何的官架子,而是与黄达宣寒暄了许久,两人从此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3年,39军副军长黄达宣迎来了让他人生最难以忘却的一幕,他新来的上司居然是
洋洋爱说史
2024-09-28 18:33:49
0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