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郑,女子花费一万八千多,买了个35.34克的金镯子,可戴了一年多,镯子不是特别亮了,女子便来到金店问问是怎么回事,结果镯子不仅变成20克,还是个假镯子!女子急得大哭,金店却说,这不是她们店里的,女子拿出购买发票,金店又说这1年7个月,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她们金店要起诉女子在事情没搞清楚时就发视频,给店里造成负面影响。网友两个可能!一是家人掉包了,二是店员掉包了! 金镯子,本该是女人的骄傲,如今却成了烦恼的源头。近日,接连发生的金镯事件,折射出当下消费市场的种种乱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孟女士的遭遇,堪称“金镯噩梦”。去年,她花了近2万元,在一家知名老牌金店购入一只金镯子。这只金镯子可谓是她的心头好,一年多来,孟女士几乎从未摘下过它。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就在9月17日,这只金镯子竟被鉴定为假货。孟女士百思不得其解,她坚称自己从未摘下过手镯,怎么可能悄无声息地被调了包? 面对孟女士的质疑,商家的态度十分强硬。他们称,孟女士手上的手镯与当初售出的根本不符,认定是孟女士自己在使用过程中出了问题。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孟女士愤而报警,要讨个说法。然而,商家却坚称他们从未欺骗消费者,表示要走法律程序,一场由金镯引发的“罗生门”就此拉开序幕。 孟女士的遭遇绝非个案。在另一起事件中,杨女士也遇到了类似的窘境。两年前,她在一家金店花费1.7万元,购入了一只足金手镯。 然而,当她想要换个新款式时,却被告知这只手镯是假的,甚至烧都能烧黑。杨女士找到金店讨要说法,却遭到店员的冷眼相待,对方拒不退款,甚至叫嚣着“有本事就去告我”。 杨女士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侵犯,她不得不开启维权之路。 在杨女士的维权过程中,她发现自己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都受到了侵犯,商家的行为涉嫌欺诈。然而,当她试图通过协商、投诉来讨回公道时,却处处碰壁。 无奈之下,杨女士只能求助于法律武器,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刑法等法律法规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金镯事件绝非孤例,它折射出当下消费市场的诸多乱象。一些商家诚信缺失,法律意识淡薄,在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使出种种花招欺骗消费者。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的监管也有待加强,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面对层出不穷的消费陷阱,消费者不得不提高警惕,在选购商品、维护权益时格外留心。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选购商品时一定要谨慎,即便是知名老店也难保万无一失。在购物时,一定要索要并妥善保管好发票、检测报告等凭证,这是日后维权的重要证据。 当遇到消费纠纷时,要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先尝试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以投诉、起诉,必要时还可以寻求媒体的帮助,通过舆论施压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金镯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消费市场上,消费者的权益时刻面临着侵害的风险。唯有诚信经营,依法管理,加强监管,才能让消费市场焕发应有的光彩。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擦亮双眼,不做金镯背后的受害者。 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诚信、有序、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期待着有朝一日,人人都能尽享金子般璀璨的消费体验。 (以上人物均为化名) (信息来源:都市现场2024年09月18日——《女子称2万买的金镯在清洗时被告知是假货,店员:克数不符,没有品牌钢印。当事人:怀疑购买时被掉包,已报警。》;都市报道——金手镯变“金”箍咒 越想越头疼》)
河南新郑,女子花费一万八千多,买了个35.34克的金镯子,可戴了一年多,镯子不是
阿离言娱乐说
2024-09-23 16:11:09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