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到全球产品的时候,首先会想到什么?可能还是可口可乐、iPhone或者麦当劳。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资本和技术比劳动力更易跨国流动,国与国之间在经济贸易上的联系不断增强,世界被压缩,思想和文化在冲突和摩擦中求同存异。尽管近些年逆全球化势头正劲,国际间的变量增多,但在汽车行业中,全球化依旧是主流方向,特别是在争取以中国拥有更多话语权为前提下的全球化,仍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与全球化同步进行的,是中国汽车的电动化。诚然,新能源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因地制宜的推动国产车出海,显然要好过一蹴而就的盲目全球化,在我的印象里,国产新能源目前还没有一款国内外都同步叫好又叫座的“明星产品”,沃尔沃EX30和MG4在欧洲卖得好,国内反响平平;比亚迪元Plus国内销量火爆,但在海外仍不是主流选择。在如今如何继续以全球化的思维做新能源产品?带着这个问题,我去问了史蒂芬·希拉夫,作为极氪的副总裁和全球首席设计师,他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人选。
这个月我见了希拉夫两次,一次在哥德堡,一次在上海。在哥德堡那次,他穿了一身藏青色的西服,像一位成熟稳重的老牌豪华车设计师,而到了上海,他换了套天蓝色偏白的,显得年轻且活力十足。出身于奥迪、奔驰和宾利的他,希望通过极氪展示出一种“新式的豪华外饰”,他认为传统意义上的豪华讲究的是气势,是居高临下的阔气(opulance),而新豪华则是一种感性的优雅(elegance),极氪7X就是这种理念下的产物。
希拉夫认为,中国消费者是世界上最难取悦的人(他用了demanding一词),需要大空间,需要智能科技,需要好的动力和操控,而且还要价格足够低,为了更好了解中国消费者,极氪在上海开了第二家设计中心,让更多的中国设计师参与进来,实现感知上的融合。
7X不仅是极氪第一款进入主流家用市场的SUV,也是最适合成为“全球产品”的车型。极氪的团队中有来自30多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采访现场除了希拉夫,还有极氪造型中心的造型负责人哈维尔·盖拉多,以及上海造型中心的策略首席设计师王瑛女士,一个德国人、一个西班牙人和一个中国人,也正好符合“全球化”的定义。但不同背景的人对美学和功能的感知是不同的,如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该如何管理和融合呢?
希拉夫说,他会鼓励团队成员讲述自己的想法,并讨论彼此的想法,甚至鼓励内部的友好竞争。在7X的设计之初,不是只有一个方向,而是多个方向同时进行,谁到最终能拿出最合适的方案,谁才是最终的胜者,到了最终阶段,这个设计就是完全的纯净、统一且原创的(pure as possible, not mixing)。他作为设计副总,会对好的设计进行指导和推荐,在研发过程中,CEO安聪慧也会参与进来,如今的汽车设计,特别是集团汽车设计,并不是个人的功劳,而是一种集体活动(collective activity),最终成为一种商业决策(business decision)。
7X是中国汽车全球化的代表作品,也是结合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感知的全球产品,我期待它的市场表现,同时也呼吁更多人关注汽车设计本身的发展,希望下次再和设计师对话时,能够挖掘出更多细节,比方说这个功能是由谁想出来的,TA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更多的背景故事,能体现出更多的温度,将温度赋予给产品,能吸引更多人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