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退股腾势,未必简单,也可能有后面的续集。
还是那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古人的经验,是历史的浓缩,也是今天的轮回。
2020-2024行业分了太多。
现在到了合并的周期了。
最近上汽的荣威和飞凡就进行了整合。
据说吉利的几何渠道和银河渠道也会开始合作。
小鹏本来考虑Mona品牌单飞但最终作为小鹏的一个系列问世并大火。
乐道虽然品牌独立,但很多门店都开在蔚来隔壁,形成双子邻里之姿态。
对中国车出海有实操经验的朋友,不管思考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几乎都会同意这个看法——就是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的多品牌,在海外市场眼中,是虚伪的同一集团的类似产物的集合,天经地义就应该搁一个摊上把车卖了。
几乎没人摆摊只卖一件商品,一摊多卖,是生意的本质。
大众宝马奔驰,各自的ID系列,i系列和EQ系列,依然独立存在,但长期来看,独立性预计会温和渐进的下降,消然无息,润物无声。
论玩品牌的节奏感和手法细腻,全球车企真的都要跟欧洲人学习。
现在很多大车企的老板,比较头疼的思考:应该不是把每个品牌的个性化做好。而是,我该如何整合?整合成本到底有多高?
这方面最果断、最有先见之明的,其实是被很多网友疯狂吐槽的长城。
魏总早在22年12月就领衔了行业的“合合合”大趋势,沙龙事实上被关闭(起码是长期休眠),名义上是并入欧拉。
当时我一直在酝酿,要不要拍一集节目,叫“长城应该关闭沙龙”。但当时很怕拍了影响账号生存和人际关系。那个时候,沙龙在成都等大城市已经准备好了直营店,展车也进入了展厅。我还走访过其中一家。展车不止一次登陆过大型车展,发布会也开过不止一次。
结果说关就关,不拖泥带水。亏损肯定不小,这个决断很厉害。今天这么说应该不太得罪人。
慕尼黑的欧洲办公室,我去拜访过两次,说关就关。刚跟里面的人建立一定的情感,唉,那些在德国的宝莱纳和茅台酒都白喝了!!!
长城还有一个地方很厉害,就是在欧拉的黑猫白猫,明明月销量喜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的时候,果断就停产了,只留了相对贵的好猫。外人笑长城贪财,其实是多数人疯狂的时候,长城还是很有理智的。做生意就应该追求利润,天经地义。
嘴上说不赚钱赚个人气的,最终事实会证明,多数情况结果是镜花水月。
做减法=产品线的“合并”。
另一个“合”是魏派WEY和坦克,渠道整合。尽管距离两者分家,这才几年?!
2020年的Covid、电动车江湖大逆转和全球放水,让全世界车企大部分都“疯”了,都变成了激进主义未来理想战士。
Covid结束了,资本市场的电车泡沫结束了,最狂热的电车先锋用户看到了历史的真实进程后。
现在真正坐在决策桌上的人,已经冷静了下来。
这种冷静体现在几个方面:
1 电车开始纷纷安装油箱。
2 品牌逐渐关闭和兼并。
3 单车均价不断走低,夸张权益不断缩水。
4 经销商模式不再被盲目排斥嫌弃。
5 唯智能化论调越来越走向破产,新物种这个词逐渐消亡。
关于第6和第7,大家还有补充吗?
配图:Chatgpt按照我的想法,出了一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