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吐槽说,国足的球员收入太高了,个个都是千万富翁,所以他们吃不了苦,而且还给利益既得者提供了腐败的土壤,好像国足的失败都是钱闹的。
这个观点其实是一种误区。纵观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凡是商业化程度高的项目,必然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参赛的运动员收入也是顶尖的。一个正常的市场化的足球市场,就应该是这样,顶级球员拿到世界顶级的薪水,球踢的越好赚的越多,商业化变现越高。
我们不怕国足队员当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他们赚的越多越好,最好去赚欧元赚英镑,那才好呢。在任何竞技体育场,球员的收入都是和水平成正比的,如果国足队员一年赚个几百万,这样的足球也永远走不远。
中国足球的现状,关键原因还是基础太薄了。诚然,中国有14亿的人口基数,但真正踢球的,可能还不如欧洲一个弹丸小国,在缺乏热爱的土壤中,一切人口优势都是枉然,没有去踢,人口140亿又有何用?
现在的足球,已经成了特长教育,不像90年代那样,一个破足球到处踢,街头苍尾的闲置的场地上永远都有一身泥一身汗的孩子。可现在,孩子想踢也没地方去,即便有地方踢,一起踢球的小伙伴都找不到。现在,除了家长掏钱送到足球培训班的孩子在踢球,除了那些为了体育加分的孩子在踢球,到底还有多少人在踢呢?
足球的发展路径,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