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东方美学中服饰对域外影响
雨琴聊文学
2024-09-01 16:51:33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如今汉服、和服、韩服总是引起争议,《冠带中华:古代服饰的域外影响》从宫廷服饰、品官服饰、士庶服饰三大类,来正视听了。看看在政治经济外交的途径下,中华服饰是如何对周边的国家产生影响的。
中国服饰对日本传播最早记载为“吴服东渡”。在大唐时候,日本“遣唐使”不仅带回了当时大唐的艺术、文化、政zhi制度等,同时,也带回了中国的服饰文化。
书中写到在承和九年(唐会昌二年),日本仁明天皇下诏明确了天下仪式、男女衣服都要依照唐朝法令执行。从文献和文物中可以看到,袍衫在日本上至天皇下至庶民都可穿着。而且日本仿照唐代制度,也佩戴鱼符。
说到袍衫,敦煌壁画中的供养人常见穿着就是袍衫。
我们在追剧的时候,也会被古代官员的服饰颜色弄得眼花缭乱。中国古代服色制度可以追溯到北周,到隋朝大业年间首次确定了品官服色等级,到唐高宗时期,命令禁止朝参行列一切不许穿用黄色。
文献、古籍、文物等考证,使得本书内容非常硬核,但是内容很好读。而且我们还能看到很多韩国、日本、琉球、越南等域外的材料。每一章节以古代的事件展开叙述,像讲故事一样,接着自然而然引入服饰的门类、发展和演变等历史。比如讲到常服的时候,就是以县尉穿错颜色而被打开始,既有学术性又不失阅读的流畅感。
现在有活动,快去jd嗖“图书优惠”可以领图书quan,百万好书直降,好书搬回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