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奶奶临终前想喝水,家里长辈断然拒绝,我偷偷给奶奶递水喝,妈妈恨了我10年。

任向前养护说 2024-08-25 14:46:07

98岁奶奶临终前想喝水,家里长辈断然拒绝,我偷偷给奶奶递水喝,妈妈恨了我10年。 在一个小村庄的医院里,一位年逾98的老奶奶躺在病床上,生命的气息逐渐衰弱。她的孙女小芳在医院陪护了她许多天。一天傍晚,小芳在病房外听到家里的长辈们在讨论老奶奶的病情。 “奶奶已经这样了,再喝水也没什么用了,不如让她安静地走吧。”叔叔冷冷地说道。 小芳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知道奶奶一生勤劳持家,从未向别人索求过什么,这一刻,她突然想起奶奶曾轻声说过她渴了。小芳忍不住内心的冲动,悄悄走进病房,看到奶奶微闭的眼睛和干裂的嘴唇,泪水不禁涌上了眼眶。 她看了看门外,确保没有人注意到她,便迅速从桌上的水壶中倒了一杯温水,用一根细管轻轻地递到了奶奶嘴边。奶奶微弱地张开嘴唇,吸了几口水。虽然她的眼睛没有睁开,但脸上的皱纹似乎松弛了一些,露出了一丝舒缓的神情。 这时,门忽然被推开了。小芳的母亲看见了这一幕,顿时脸色大变:“你在干什么?!你不知道医生说了不能给她喝水吗!” 小芳的手一抖,水杯掉在了地上。她小声辩解道:“奶奶很渴,我只是……只是想让她舒服一点。” 母亲狠狠地盯着她:“你这是在害她!奶奶都这样了,你还添乱!” 家里的长辈们很快聚集到病房,看到地上的水杯,纷纷责怪小芳的鲁莽。父亲更是气得脸色铁青:“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奶奶的病情这么严重,你还敢擅自给她喝水!” 小芳低下头,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却无言以对。她只是低声喃喃:“奶奶只是渴了。” 这件事之后,家人对小芳的态度变得冷淡,特别是她的母亲,从此对她的举动不再信任,甚至有些厌恶。每当家里人聚在一起,母亲总会带着怨气提起那天的事情:“如果不是她乱来,也许母亲就不会这么早离世。” 作为一名医生,我曾见过无数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面临各种选择和决定。我们往往被家属问到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在病人临终前,是否应该满足他们的所有需求?比如,像喝水这样的简单愿望。 临终患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生理需求,还有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在患者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的生理状态往往非常脆弱,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渐衰竭。根据现代医学的观点,临终关怀的核心是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尽量舒适、无痛苦地度过。 在医学上,我们通常将这种做法称为“舒适治疗”或“姑息治疗”。它的目标不再是治愈疾病,而是通过控制症状、减轻痛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最优。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喝水、吃点喜欢的食物,或者仅仅是保持唇舌的湿润,都是他们在临终前希望得到的简单而基本的需求。 小芳的故事中,家人拒绝给奶奶喝水,理由是“医生说不能喝水”。这一观点在医学上并非毫无根据。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临终患者已经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或心衰时,摄入过多的液体可能会导致液体滞留,进一步加重病情。比如,心力衰竭的患者,过多的水分可能会导致肺部积液,加重呼吸困难的症状。 然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仅仅是想湿润口腔的患者,少量的水分摄入其实并不会对病情产生太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少量给水,甚至只是用湿润的棉签为患者润唇,都可能会极大地提升他们的舒适度。因此,给水与否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务人员的专业判断来决定。 作为医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尊重患者的意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患者的需求变得更加具体且个性化。每个患者的临终愿望不同,有些希望能喝上一口水,有些希望能见到久别的亲人,还有些希望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离世。 在很多国家的医疗实践中,临终关怀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强调对患者个体需求的关注和尊重。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为身患绝症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旨在改善生活质量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个人选择和尊严。因此,给临终患者提供适量的水,并满足他们的最后愿望,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方式。 作为医生,我们有责任向家属解释清楚不同选择的利弊,以及这些选择可能对患者带来的实际影响。在小芳的故事中,如果医生能够与家属进行更深入的沟通,解释为什么少量的水分摄入不会加重病情,反而可能带来一定的舒适感,或许就能够减少家属的不必要担忧。 医生在临终关怀中的角色不仅仅是提供医学建议,更重要的是通过沟通,帮助家属和患者做出最符合患者个人意愿和医学实际的决策。这种沟通包括但不限于告知病情进展、解释各种治疗或护理的目的和可能的结果、以及帮助家属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寻找热爱表达的你#

0 阅读:75
任向前养护说

任向前养护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