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任就没有安慰
医学生大多都知道美国医生爱德华•利文斯通•特鲁多的这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一些讨论医患关系的论文和文章中也常常引用这句话。比如指责现在的医生技术至上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之类,所以现在的医学生都要学一些人文课程,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但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先把医生数量不足难以提供高质量人文关怀服务放一边,就现在这种医患缺乏互信的大环境中,医生很难真正去安慰患者。
比如术前谈话,与门诊不同,对住院患者来说,医生和患者的相处时间是更从容的。而手术前,医生总是要和患者或者患者家属进行术前谈话。
现在停下来想一想,术前谈话的目的是什么?
1
2
3
从对抗疾病而言,术前谈话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安慰患者,让患者从手术的恐惧中走出来,毕竟这世上没那么多关羽。
但现如今的实际情况是什么?
从患者以及家属的主观感受就是医生和医院准备甩锅,做手术要签生死状[摊手]。不乏有患者经历术前谈话后选择放弃手术的[允悲]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医生要自保,患者也要自保,双方缺乏互信。但没有信任,又何谈安慰?
#逍遥科普[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