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早饭时想# 【五四以后中国为何再无伟大的文学作品?】
游戏《黑神话 悟空》火爆,让我想起另一个话题,就是五四以后,中国再无伟大的作家,也无伟大的文学作品。
明清以降,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文学作品众多,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其实还是有大量的作品,比如《金瓶梅》等,涌现出了多位划时代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传诵,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这些作品的故事隽永,人物性格鲜明,在作品中深深的根植着中华文化,至今读起来,也非常有可读性。围绕这些作品,有大量的电影、电视剧,包括游戏作品出现,这是真正的经典。
五四以后,中国再没有这样的文学作品出现,民国这几十年,中国的现代文学,基本上是文学的沙漠,虽然文人们有被吹捧起来的大师,他们都是被吹捧而已,没有人是真正靠作品赢得读者。
所谓新文化的旗手,胡适靠的是几十个美国名誉博士,他没有一部像样的文学作品,其实连博士学位也没有,所谓的白话文运动,本质就是欺世盗名。因为先人早就用白话文写出了四大名著,难道还需要他来呼吁。
鲁迅是有些作品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祥林嫂》等,但是鲁迅的作品意识形态远大于文学价值,人物非常脸谱化和简单化,缺少故事性,鲁迅讲的故事都是为了概念。所以今天没有多少人真的去看鲁迅作品的电影、电视剧,因为没意思,不好看。
至于张爱玲之流,那更是等而下之。要说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只有郭沫若还值得关注,《天上的街市》才是现代诗,《屈原》《虎符》还是好剧。当然现代文学中,第一大诗人,非毛泽东莫属,诗作达到的境界和广泛传诵,现代文学作家中无一能比。
和四大名著一样的鸿篇巨制,深厚的文化传承,丰富的人物刻画,非常好的故事,把一个时代都渗透到故事中,五四以后再无这样的作品。
五四以后,中国再无伟大的文学作品,我想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政治对文学的侵入,文学不再是单纯的文学,不再是通过讲故事,衍生出文化的传承。从胡适、鲁迅他们开始,他们并不是想用文学作品记录生活,或是单纯的讲故事。事实上文学作品不过是他们传递理念的工具。
对于胡适来说,文学不过是给自己贴金,博一个名气,找个好工作的工具,他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浸润在文学中。
对于鲁迅来说,他并不是热爱文学,喜欢去讲故事,写小说无非是想传达理念,后面他发现吵架比写小说更有用,他的主要兴趣就在吵架了。以鲁迅的人生阅历,对生活的理解,他哪知道中国应该的道路是什么?所以鲁迅笔下的中国民众。大多都是懦弱的、扭曲的、蒙昧的、落后的,他一直高高在上的俯视着这些民众,对他们指指点点,他作品中差不多唯一的正面人物,是日本人䕨野先生。
被政治侵蚀的文学,再不是为了讲一个故事,在故事中承载文化,而是为了阐释某种理念,编造的故事,这样的人物很脸谱化和标签化,缺少血肉和性格,非常不可爱就很自然了。
想一想四大名著,有多少人物,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即使今天也仿佛是我们身边的人,性格非常鲜明,故事非常有意思。所以才能成为名著。
五四以来哪有这样的作品?今天,所谓的作家群体,他们想的还是要启蒙,扮演一个社会的批判者,没有讲故事的时候,先祭出一个理念,想扮演民众和社会的拯救者,自己也不想想自己是谁?自己的能力和人生的理解。
我怀疑未来再也不会有四大名著这样伟大的文学作品了,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不把文学当做工具的写作者。
用户14xxx20
我不太同意项总最后的结论,与此相反,未来极有可能出现与四大名著比肩的名作。物质的极大丰富之后,必会产生出优秀的精神产品。
用户14xxx20
个人在大势面前是渺小的。只有时代的马云,而不是马云的时代
用户14xxx20
讲得深刻,[点赞][点赞][点赞]
无乐99
人都说饱暖思淫欲我觉得文化创作精神扩展就是它的外在表现,淫是人之本性欲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两者互相结合一定会创造出一个伟大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