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政权危机, 都不像二战中日本侵华如此严重。
原因是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 其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都远远落后,最终融入汉文化。而遭日本侵略的中国,面临的却是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情况:日本不再是一个边外武装部族,而是走向现代化的军事强国。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将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改造为唯一“东洋的西方”,最后不仅企图吞灭朝鲜,还要入主中国,成为东亚的主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嗣后不到半年,整个东北被日本占领。不能说没有张学良疏忽的罪过,却也是奉军本身内部结构松弛,才造成这一恶果。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一直到1945年8月15号日本宣布投降,中国才结束长达十四年的抗战。
过去将“七七”事变界定为抗日战争的开始,现在以 “九一八”事变为长期抗战的开始,确实比较符合历史。 在正面战场,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日本一度将战线向西压到长江中游一带。以长沙为例,始终处在战线的胶着点。
从1938年开始,日本多次发动攻势,出动三五万人,到了目的地往往只剩下五六千人,其中大部分在行军途中就陆续被中国军队消灭了:就像一大盆水倒在地上,往前缓缓漫流开;如果路线过长,所经之地又坑坑洼洼,时不时将其滞留,最后所剩也就不多了。
这种战术,薛岳称之为“天炉战术”。
日本屡次出兵,屡次攻城不下,只能无功而返;返途中又被中国军队一路拦袭,死伤更多。然而,日军的武器比中国军队优良。因此,从双方伤亡的比例看,中国损失更为惨重。
日本的战败,很大程度是因实力被消耗所致。
全面抗战时期, 日本年年持续被空耗,大概每年损失一二十万兵员,中国每年损 失三五十万兵员,即使损兵折将,仍旧坚持不降。八年下来,日本兵员伤亡两百二十多万,中国则伤亡了三百多万兵员、两百多名将领。
无关党派,是皆国殇,人人痛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