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中国第一造反派”聂元梓被批准保外就医,可入狱多年,丈夫早已弃她而去,儿女也不闻不问,既无容身之处,也无果腹之财,可谓落魄至极。而这一切,都因当年造下的孽。 时光倒流,让我们重回20世纪20年代的河南滑县。聂元梓出生在一个地主兼中医世家,家境殷实。 她的父亲和兄长同情辛亥革命,支持共产党,家中成了地下党活动的温床。耳濡目染之下,年轻的聂元梓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6岁那年,抗战爆发。聂元梓只身前往太原,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学兵队接受训练。随后,她开始从事党的地下情报工作,成为刘贯一、王世英等领导人手下的得力干将。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聂元梓和战友们出生入死,誓与敌人斗争到底。 新中国成立后,聂元梓被调到北京,在高校从事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然而,命运再次玩弄了她。婚姻的失败,令她备受打击。 正在此时,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临。在哥哥聂真的引荐下,聂元梓进入北京大学工作,并很快被提拔为哲学系的党总支书记。权力和地位,令这个饱经沧桑的女人重新焕发光彩。 但聂元梓并未被既得利益所束缚。相反,她对北大的管理层,尤其是校长陆平,产生了强烈不满。在她眼中,陆平是个两面派,对北大的治理问题重重。 1966年5月,聂元梓联合哲学系几位同仁,在校园里张贴了一张直指陆平的大字报。出人意料的是,这张大字报在全国引起轰动。 更令人惊讶的是,时任最高领导人的毛主席,也对此予以高度赞扬,视其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 时势造英雄,聂元梓一夜之间成为万众瞩目的文革先锋。她顺理成章地当选为北大"文革"委员会主任,将一校大权尽揽于掌中。 振臂一呼,她带领群众掀起声势浩大的"破四旧"运动,要把"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连根拔起。砸烂"臭老九"、揪斗"黑帮分子"……狂飙突进的革命潮流,席卷了北大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聂元梓没有料到,这场革命会迅速失控。1967年底,校园里的武斗愈演愈烈,流血冲突频发。更令她始料未及的是,昔日的同志也成了批斗对象。 当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内元老接连被围攻时,聂元梓感到一丝恐惧。这头革命的猛兽,似乎正在反噬它的缔造者。 聂元梓尝试刹车,甚至一度想辞去"文革"委员会主任的职务。但为时已晚,覆水难收。1968年,军宣队进驻北大,大权旁落。而聂元梓,也从巅峰跌入谷底,沦为人人喊打的"五一六分子"。 接下来的日子,是一场凄惨的苦行。隔离审查、下放劳动、无休止的批斗……聂元梓像囚徒一样,被押往江西鲤鱼洲的"五七干校"。 在那里,她和其他"牛鬼蛇神"一起,赤脚在泥潭里劳作。诗和远方的梦想,早已破灭。昔日的意气风发,不复存在。 “文革”结束后,聂元梓并没有迎来平反昭雪。1983年,她以"反革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铁窗内外,岁月如梭。 当她带着沉重的病痛走出囚笼时,已是垂垂老矣。改嫁的丈夫,断绝关系的子女,可怜的聂元梓,竟一夜之间无家可归。 晚年的生活,是一场无望的挣扎。经济拮据、医疗无门、居无定所……绝境中的聂元梓,甚至一度起了轻生的念头。 所幸,在多方援助下,她总算摆脱了流落街头的命运。但孤独和病痛,依然是她生命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直到2019年,饱经沧桑的聂元梓在贫病交加中悄然离世,享年98岁。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女革命家,终究没能逃脱时代巨轮的碾压。 那个火红的年代,造就了无数英雄,也吞噬了无数梦想。聂元梓的悲剧,便是时代洪流与个人命运冲突的注脚。 就像她曾面对记者采访时表现的那样,她不再诉说自己“案件”的平反改正。她只说,“相信历史吧。” 参考资料:光明网——《“中国第一造反派”聂元梓:从造反到炼狱(组图)》
1986年,“中国第一造反派”聂元梓被批准保外就医,可入狱多年,丈夫早已弃她而去
槿论看社会
2024-08-07 12:03:01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