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口,有一张特殊的夫妻“合照”,是两具并列站立的骨架,乍一看有些吓人,但了解这两具森森白骨背后的故事后,却让人忍不住泪目!
这两具白骨,左边是寒门贵子李秉权,右边是富家千金胡素秋。
他们都曾是医学界的翘楚,死后更是有着同一个心愿:我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死了以后也要拿这身臭皮囊...
(参考信源:光明网——《最震撼人心的爱情!丈夫离世14年后,竟与妻子在母校“重逢”……》)
1943年,20岁出头的胡素秋,她是云南昆明医学院的女学霸,又是滇黔军将领胡瑛的女儿,有过很多追求者。
但胡素秋一个也没看上,反倒是注意到了一个总是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的男生,李秉权
胡素秋不仅是在学习上崇拜他,还主动接触他,爱情的火花悄悄在两个年轻人之间萌芽了。
胡家父母一开始很反对,但架不住胡素秋对李秉权一片痴心,非君不嫁。而李秉权也没有仗着胡素秋倒追就敷衍她。
虽然他人穷,但他对胡素秋的爱并不贫穷。
1948年,李秉权在刚刚工作一年后,就攒钱买了一支派克钢笔,并将它当做求婚礼物送给胡素秋。
那时候,派克钢笔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但文人之间的浪漫就是这样。
见状,胡素秋的父母也不再阻止两人,成全了这对小夫妻。
但这对恩爱的小夫妻,婚后却不像旁人想的那样,时常黏糊在一起,而是各忙各的。
他们是新中国首批医生,一个在妇科,一个在神经外科,俩人身上肩负着不小的担子,时常忙的见不到面。
李秉权是云南神经外科奠基人,他创下过很多国内“首例手术”:首次施行人体大脑半球切除术、首首次为一双头畸形人成功切除寄生性小头等...
而胡素秋也一直在医学的路上追赶着丈夫的脚步,曾编纂《妇女更年期卫生》,培养了很多年轻的医生。
夫妻俩的繁忙,他们的孩子是最深有体会的。
在夫妻俩的儿子李向新记忆中,他们家时常是在食堂吃饭,很少有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哪怕是过年也不一定会在家吃饭。
哪怕是对方生病,他们也无法陪伴,因为还有更多的病人在等待着他们。
李秉权却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他曾对妻子说:我不能经常陪伴你,但我会一直守护你。
有一次,胡素秋不小心跌倒造成脑出血,已经70多岁的李秉权亲自主刀,挽回了妻子的生命。这何尝不是一种守护呢?
但这些事情,也让夫妻俩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年龄问题。夫妻俩做了一个很令人震撼的决定,那就是捐献遗体。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很少有人会捐献遗体给医学界,新生的医学生没有真实的参考物,那方方面面都只能说是纸上谈兵。
儿子李向新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父母的话打动了他,父亲说:医生不是职业,而是事业,他要为自己的事业奉献一生。
李秉权和胡素秋作为医学界大拿,深知遗体捐献对医学界有多么的重要。
2005年3月8日,80多岁的老两口签署了遗体捐献,李秉权身患多病,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材料,就算是血肉使用完了,骨骼也可以制作成标本。
在夫妻俩签署完遗体捐赠的次日,83岁的李秉权去世。
胡素秋一直没离开她和丈夫的挨吵,面对儿女们想要接她去养老时,她说:“这里有你父亲的气息,我不想和他分开”。
2015年胡素秋追随丈夫的脚步而去,她的骨骼也在2019年9月25日,被制作成标本,捐赠到昆明医科大学。
昆明医科大学感动于夫妻俩无私的奉献,将俩人骨骼摆放在一起,接受大家的祭拜,很多人看到这一幕,再了解到背后的故事,无不为二人感动。
他们的事迹让很多人意识到,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新生”。让我们为这些无私而伟大的人,献上崇高的敬意!
412809
纯粹的人,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