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的沙漠不变绿,我就从日本最高的楼上跳下去!”1990年,83岁日本老人带领7000名日本人,在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沙漠里,种了300万棵树。 这名日本人是谁,他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中国的沙漠,这背后有什么原因? 这位老人名叫远山正瑛,1907年出生于日本山梨县,他在1935年的时候来到中国留学,学的是农耕文化和植物生态,当时就对治沙产生了兴趣,可是他还没有在中国呆多长时间,日本侵华战争就全面爆发了。 远山正瑛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看见了自己的同胞是如何对待中国人的时候,他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那些画面,让他对自己的同胞充满了怨恨,对中国人充满了愧疚和同情。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远山正瑛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他的内心深处萌生了一个念头:将来一定要替自己的祖国向中国人民赎罪。 战争结束之后,远山正瑛回到日本学习了治理沙漠的技术,还取得成就。 1972年,中日恢复了建交,远山正瑛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来到中国实现他当初的诺言。 远山正瑛,这位曾经年轻的日本学者,到1972年已经是一位65岁的高龄老人。 1990年,已经84岁的远山正瑛带着7000名日本人来到了内蒙古境内一个名叫恩格贝的地方,为了当年没有完成的治沙梦想还有为了替同胞赎罪。 恩格贝有一望无际的沙漠,平均每年的降雨量是250毫米左右,植物稀少,被称为不可治理的地球癌症。历史上的恩格贝绿草如茵,牲畜成群,人民世代生活在这里,但是随着过的开垦、放牧还有战争,导致了这片土地逐渐成为沙海,生活在这里的人也被迫离开了这里。 恩格贝沙漠的恶劣环境是远山正瑛想象不到的,这里荒凉得可怕,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成了问题,更别提通电了。在这片沙漠中,远山正瑛的治沙之路异常艰辛。 远山正瑛在日本有着几十年的治沙经验,可是恩格贝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 远山正瑛用最原始的方法种树:砸坑、横放沙柳条固定,再浇水。在这片沙漠里每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尤其是浇灌,需要往返12次,才能种活一棵树。 在种树的过程中,每个树坑的深度、宽度,树苗间距,土壤松软程度都不能有任何的误差,正是因为远山正瑛的这种严谨,让树木的成活率从5%提高到80%。 远山正瑛每年都会在沙漠里住八九个月,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为了筹集治沙的资金,远山正瑛变卖了日本的祖产,并带着中国的治沙人到日本演讲募捐。 远山正瑛还曾经发誓:如果治不好中国的沙漠,就从日本最高的楼上跳下去。 许多的日本人都不理解远山正瑛的做法,但是远山正瑛说道:历史上中国的遣唐使,将中国文化带回日本,才有了如今的日本文化。然而,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罪行,却是日本无法抹去的污点,而且中国还在战后不计前嫌收养了那么多日本遗孤,我要替日本赎罪。 在恩格贝,远山正瑛带领着团队,用最原始的方法,种下一颗又一颗的树苗,远山正瑛的行动感动了许多日本人,越来越多的日本志愿者投身到恩格贝的治沙项目中。 远山正瑛在恩格贝奋斗了14年的时间,建成了2个大水库,种植了300多万株树木,硬是将10万亩的沙漠,变成了10万亩的绿洲。 2004年远山正瑛逝世,而他的骨灰一半在日本家乡,一半则在恩格贝。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沙漠之父”远山正瑛
“如果中国的沙漠不变绿,我就从日本最高的楼上跳下去!”1990年,83岁日本老人
瑛悦说事儿
2024-07-31 18:21:19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