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9月,晋察冀第一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带队突围时,突然得知一个重要消息:“后

云孜聊过去 2024-07-17 16:46:46

1941年9月,晋察冀第一军区司令员杨成武带队突围时,突然得知一个重要消息:“后方一百多名白求恩学校的女学生被困!”他立马下令,无论如何也要将女学生们带走,不能落到鬼子手中。 百团大战后,中方获得前所未有的胜利,日军司令冈村宁次派出7万多的兵力,进行疯狂的报复,并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合围,抗日进入最艰难时刻.... 杨成武带着700多人的机关干部团,在花塔山停下来休整,战士们赶了两天的路,连饭都没吃就疲惫的进入了梦乡。 可杨成武睡不着,天色微亮时,他站在高处拿出望远镜四处观察。这一看可不要紧,山下竟然密密麻麻都是日本的帐篷。 (参考信源:当代军事文摘2005-12-06——《百团大战后的惨烈突围》) 坏了,他们中了日军的圈套,日军根本没有搞一个大合圈,而是围了好几个圈,圈连着圈,他们是跳出大圈又进了小圈。 就在杨成武计划等一下就动身离开时,通讯员前来报告,白求恩雪校被日军发现,200多个女学生、2000多个群众,都被困在花塔山。 花塔山三面环敌,剩下的一面则是悬崖峭壁,无法行走。 杨成武带着部队和女学生、群众们会合后,问当地区干部:“还有没有其它下山的路?”区干部无奈的摇了摇头。 有一个村民说:“我知道有一个,梯子沟,但那是一个水齐腰深的河沟,而且长达十几公里,如果鬼子没发现还好,要是发现了,估计...” 村民的话没说完,但大家都知道,要是被鬼子发现了,基本没有反抗之力。 时间不等人,日军的炮弹声又开始了,大家匆匆朝着梯子沟前进。 杨成武再次在高处观察地形时,发现日军好像并没有发现他们,而是朝着石家庄子去的。 一个干部想起来,石家庄子是军区后方医院,加上医护估计有300多人,且伤员大多连路都走不了。 八路军不能放弃伤员不管,区干部和卫校学生们表示要去接应伤员。 杨成武决定这是个办法,于是让体力足的去将伤员们抬过来。女学生们哪愿意承认自己身子弱,纷纷打起精神要去接应伤员。 看着这些才十几岁,青春洋溢的女学生们,杨成武眼睛都湿润了,这些都是孩子,有些还是富贵人家的大小姐,却跟着他们在这里面临生死抉择。 杨成武分出一部分人顶住扑过来的敌人,接应救援队,自己则带着200人往外突围。 上午10点,3000多人冲出梯子沟,可负责掩护的战士们却死伤无数,杨成武看着互相搀扶着归来的战士,表情凝重的敬了个礼。 在将20个牺牲的战友埋葬后,他们没时间伤感,还要抓紧时间跳出相互包围。 杨成武计划去大坪地村补给,再去狼牙山,可这100多公里路,太远了。 战士们要警备敌人,100多个无法动弹的伤员需要抬着,卫校的那一百多名女学生也走不动了,一个个累瘫在地上。 杨成武很能理解,这些都是十几岁的女学生,能跟着走了这么长,要不是亲眼所见都不敢相信。 但这种情况,部队必须先行突围,没办法留在这里。杨成武答应让卫校的女学生和伤员先留下休息,避开日军,等他们突围.... 部队离开后,卫校学生将伤员们抬到一个洼地,准备休息完再转移。 可还没走多远,一个人抬头时,突然发现高地有一排日本鬼子,驾着机枪对着下面的洼地:“前面有鬼子” 还没等大家组织撤离,日军就朝着他们疯狂射击。大家惊慌一片,在机枪面前同志们一个个倒下,有的女学生惊吓过度,竟然还朝着机枪方向跑去。 政委本带着仅有的几个战士,想掩护学生们先离开,可有护士不同意:“我们不能抛下伤员!” 伤员们不愿意让这些年轻的学生们,为了他们白白送命,一个伤员执意从担架上滚下来:“别管我们,赶紧走”。 “不行,我们不能丢下你们”即便是柔弱的女学生,也不愿意抛下伤员离开。 扫射过后,日本鬼子端着刺刀猛扑了过来:“抓活的,女八路!” 学生们没有武器,为了保护女学生,男学生们挡在前面,抢夺刺刀,用石头砸,女学生们也用脚踢、用嘴咬,连伤员们都奋力扑倒一个鬼子,和他们拼命。 此时,杨成武正带着部队在狼牙山休息,突然接到大坪打来的电话,杨成武接过电话,只听到对方哽咽的生育:“后方的学生和伤员,被日本鬼子,包围了。” 杨成武顿时有些站不住了,赶忙问:“情况怎么样了?” “只有四五十个卫校人员突围出来,其余的,全都牺牲了”。 听到这话,大家都沉默了,炊事班长舀出一碗枣酒,洒向地面。所有人都注视着刚才走过的梯子沟道士观附近的大洼地方向。 据当时去掩埋尸骨的百姓说,那个场面真的是血流成河,女学生们的衣服都被挑烂了,日本鬼子甚至用刺刀刺破她们圣洁而美丽的躯体,踩碎了她们的脑袋。 每逢秋雨蒙蒙,似乎还能听到那里有尖叫声,厮打声... 有时候,还能捡到一根又细又长又轻的骨头,一看就是年轻姑娘的。

0 阅读:341
云孜聊过去

云孜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