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找到了“海稻人”陈日胜先生,询问他要不要加

槿论看社会 2024-06-23 02:30:50

2016年,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找到了“海稻人”陈日胜先生,询问他要不要加入自己的团队,没想到陈日胜却婉拒道:“我们的方向不同,我必须对我的投资人和团队负责。” 这个“海稻人”不是那个海盗,而是指从事培育盐碱地中的海水稻的科研人员,陈日胜先生无疑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1986年,毕业于湛江农专的陈日胜和他的导师罗文列教授,在广东遂溪虎头坡海滩的芦苇丛中,发现了一棵具有重要意义的野生海水稻。在那一大片的芦苇中,这棵海水稻虽然有着状若芦苇的外观,但它上面结着的青白色穗粒却彰显出了它的与众不同。 罗文列和陈日胜看着这同时开花、结实和抽穗并且散发出强烈生命力的海水稻,都惊喜得双眼放光。他们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个全新的珍贵物种,于是小心翼翼地采下了它结出的500多粒种子,开启了培养海水稻的育种之路。 此后的三十年里,陈日胜满怀热情地在虎头坡盐碱地进行着选育、提纯和繁殖的工作。他将每一棵植株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百般呵护,把优良株系更是当作宝贝一样,授粉时必须由他本人亲自操作。 陈日胜对科研的热爱和他凡事尽心尽力、事必躬亲的宝贵品质,支撑着他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奋力前行。但每个伟大的故事都离不开挫折,每个成功的科学家都必须经历坎坷。 在这期间,陈日胜遭遇过严重的经济危机,给他的科研团队进行投资的金融企业因为商业问题破产了,这导致他不得不卖掉自己的住房来还债。更令人心痛的是,他好不容易从外边采集到的泥土样本,也被妻子当作没用的烂泥给扔掉了许多。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科研之路。 终于在2014年,“海稻86”正式获得了国家农业部的保护授权,得到了正名,海水稻的亩产量也从最初的100斤提升到了300斤,实现了重大突破。各大媒体毫不掩饰自己的溢美之词,称赞陈日胜为“海稻之父”、“海稻缔造者”。 科研的成功和媒体的赞誉并没有冲昏陈日胜的头脑,他表示路还很长,自己仍然会保持当初的热情,努力开拓进取,为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不断努力。 2016年,获得成功的陈日胜接到袁隆平院士的邀请。他表示袁老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实现水稻的高产,而自己却更加关心海水稻如何在盐碱地上更好的存活,两人的研究领域有所区别,并且他还要对科研团队和那些投资人负责,因此婉拒了袁老的请求。 不难看出,陈日胜先生具有很多优秀的科研品质,而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平凡朴素但又伟大高尚的人,一定能在海水稻的研究领域中,开拓出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0 阅读:121
槿论看社会

槿论看社会

我要的不多,可你都没给够,哪怕一个温柔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