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渔民陈根土载着16个日军过江。不料,船到江心,他突然哈哈大笑,纵身一

槿论看社会 2024-06-21 19:12:39

1942年,渔民陈根土载着16个日军过江。不料,船到江心,他突然哈哈大笑,纵身一跃,跳入湍急江水中。[微风]

陈根土出生在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的一个普通渔家,这个小镇靠近衢江,世代以捕鱼为生。 陈根土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捕鱼技艺,对衢江的水性了如指掌,平日里,他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这片宁静的土地也难逃战火,1942年初,日军占领了衢州城区,并开始向周边乡镇扩张。 面对日军的暴行,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许多人选择逃离家园,陈根土一家也不例外。他们带着简单的行李,住进了自己的小渔船,在衢江上漂泊,躲避日军的骚扰。 虽然陈根土只是个普通渔民,但他心中燃烧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每当看到中国军队与日军交战,他都恨不得冲上去帮忙。 可是,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贸然行动可能会给家人带来危险,于是,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支持抗日斗争。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陈根土多次冒着生命危险,用自己的渔船帮助中国军队和游击队员渡江转移。 他熟悉衢江的每一处暗流和浅滩,总能找到最安全的路线,将战士们安全送达对岸,这些行动虽然冒险,但陈根土从未后悔,他觉得,这是自己作为中国人应尽的义务。 1942年夏天的一个夜晚,陈根土又一次听到了岸边的呼喊声,他本以为是需要帮助的中国军队,便划船靠岸。 谁知等待他的竟是一群全副武装的日本兵,这些日军用蹩脚的中文命令陈根土载他们渡江,还用枪指着他的脑袋,威胁要杀害他的家人。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陈根土表面上不得不答应日军的要求,但他的内心却在飞速思考对策。 他深知,如果真的把这些日军送到对岸,不仅会危及藏在那里的中国军队,还会让更多无辜百姓遭殃。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根土想起了衢江中心处的一片危险暗礁,那里水流湍急,稍有不慎就会船毁人亡,陈根土暗自下定决心,要带着这些日军同归于尽。 于是,陈根土装作不情不愿的样子,慢慢划动渔船,日军不耐烦地催促着,但他们并不知道,船正在悄悄驶向那片致命的暗礁区。 当船行至江心,离暗礁区只有一步之遥时,陈根土突然改变了脸色。 他不再是那个战战兢兢的渔夫,而是变成了一个视死如归的勇士。他大笑着对日军喊道:“小鬼子,你们的死期到了!” 话音未落,陈根土纵身一跃,跳入了湍急的江水中,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船上的日军惊慌失措。他们手忙脚乱地想要稳住摇晃的小船,却为时已晚。 失去了陈根土的掌舵,小船很快被卷入了暗礁区,剧烈的颠簸中,日军纷纷落水,由于不熟悉水性,加上湍急的水流和暗礁的阻碍,这些日军很快就被江水吞没。 而陈根土凭借着多年在江上讨生活练就的过人水性,成功游到了岸边,当他回头望去,只见江面上飘着几顶日军的帽子,哪里还有人影。 这一壮举很快在当地传开,人们纷纷赞叹陈根土的勇气和智慧,称他为“抗日英雄”,当地政府还专门为他颁发了奖状,表彰他为抗日战争作出的贡献。 然而,陈根土并没有因此而自满,他深知,真正的英雄是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自己不过是做了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罢了。 战后,陈根土回到了自己的小镇,继续过着平凡的渔民生活,但他的事迹却被当地人一直传颂。 在衢州市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关于陈根土事迹的展板,讲述着这位普通渔民的非凡壮举。 陈根土的故事,只是抗日战争时期无数普通中国人英勇事迹的一个缩影,在那个艰难的年代里,像陈根土这样的普通百姓,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但正是这些平凡人的勇气和智慧,汇聚成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磅礴力量。 为了纪念陈根土等抗日英雄,衢州市在近年来还修建了多处纪念设施,在石梁镇,有一座以陈根土名字命名的小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碑文简要记述了陈根土的英勇事迹。 每年的抗战胜利纪念日,当地学校都会组织学生来此参观学习,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信源:个人图书馆 2022-3-27 抗战时,一渔夫载十六日军渡江,行至江心高歌道:一道去见海龙王

0 阅读:70
槿论看社会

槿论看社会

我要的不多,可你都没给够,哪怕一个温柔的拥抱。